星之欄——人類是地球致命病毒
有天早上騎電單車到吐露港旁邊等候同伴,趁時間尚早便走到海邊看看,突然發現海水好像更清澈,自然地猜想難道疫情令人類活動減少,變相減少污染而令海水變得清澈。再看看海水中有一群小魚,忍不住拍照放上網,看着照片令我不禁思考,究竟世界是否在這麼短時間內有所改變?
從網上翻查資料,研究污染的專家表示,地球活動如汽車、航空流量減少及工廠停工等,對空氣質素確實有正面影響,但是否在短短數個月就能令地球變好,那便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這段時間,人類對空氣和海洋的污染確實減慢,但減慢不代表能醫好地球。在世界各地如威尼斯出現水母、香港的熊貓在沒人觀賞的情況下終肯交配、深水灣出現海豚等,還有很多地方有動物出沒,地球好像重拾一點生氣。種種跡象看來,人類出現的一刻,大自然便被摒棄。人類在經歷歷史上最難搞的時刻,讓我們再次反省,為何人與大自然這麼疏離。在疫情期間,香港最多人的地方是郊野公園,人們紛紛去行山。在我們不能上班、生命受威脅的時候,突然發現大自然的可貴,亦讓我們明白不花分文,走到郊外便能呼吸到放心的空氣。雖然不確定空氣中有沒有病菌,但至少有信心除下口罩,享受呼吸的自由。
可是,當世界不再停頓下來,人類的生活節奏便漸漸地重回從前的步伐。雖然不再需要戴口罩,但不見得人類能享受自由,依舊被城市生活捆綁,大自然繼續被人類破壞,與我們共存的動物亦被剝削。
突然間很捨不得地球被隔離的感覺,雖然依然憎恨病毒,但對隔離的生活卻有點依戀。人類過去的生活模式,似乎有些不對的地方。千萬不要以為數個月的隔離日子能拯救地球,這是絕對不可能,只有人類從這次慘痛經歷中反省,重新思考如何與大自然共生,地球才得救。否則當疫症再次出現時,大部份動物已絕種,亦再沒有郊區讓人唞氣。那時你便發現,真正恐怖的不是病毒,而是人類,人類才是地球的致命病毒,We are the virus。
森美
從網上翻查資料,研究污染的專家表示,地球活動如汽車、航空流量減少及工廠停工等,對空氣質素確實有正面影響,但是否在短短數個月就能令地球變好,那便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這段時間,人類對空氣和海洋的污染確實減慢,但減慢不代表能醫好地球。在世界各地如威尼斯出現水母、香港的熊貓在沒人觀賞的情況下終肯交配、深水灣出現海豚等,還有很多地方有動物出沒,地球好像重拾一點生氣。種種跡象看來,人類出現的一刻,大自然便被摒棄。人類在經歷歷史上最難搞的時刻,讓我們再次反省,為何人與大自然這麼疏離。在疫情期間,香港最多人的地方是郊野公園,人們紛紛去行山。在我們不能上班、生命受威脅的時候,突然發現大自然的可貴,亦讓我們明白不花分文,走到郊外便能呼吸到放心的空氣。雖然不確定空氣中有沒有病菌,但至少有信心除下口罩,享受呼吸的自由。
可是,當世界不再停頓下來,人類的生活節奏便漸漸地重回從前的步伐。雖然不再需要戴口罩,但不見得人類能享受自由,依舊被城市生活捆綁,大自然繼續被人類破壞,與我們共存的動物亦被剝削。
突然間很捨不得地球被隔離的感覺,雖然依然憎恨病毒,但對隔離的生活卻有點依戀。人類過去的生活模式,似乎有些不對的地方。千萬不要以為數個月的隔離日子能拯救地球,這是絕對不可能,只有人類從這次慘痛經歷中反省,重新思考如何與大自然共生,地球才得救。否則當疫症再次出現時,大部份動物已絕種,亦再沒有郊區讓人唞氣。那時你便發現,真正恐怖的不是病毒,而是人類,人類才是地球的致命病毒,We are the virus。
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