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天王——DSE是顆未放光的明珠

  第一屆香港中學文憑試(DSE)在二○一二年舉行,當年大概八萬考生,現在已降至四萬多。換言之無論軟件硬件其實一早已齊備,而且經過測試。假如DSE成功登上國際舞台,廣招非本地考生,場地及人手皆足以可以於短期內應付超過三萬人在港應考。
  以自修生每人報四科必修加兩科選修科計算,應繳費用為三千六百四十六元。三萬人就是過億收入,四科必修加兩科選修科改卷費大約六百元,出卷所騁用專家團隊所涉及的費用不變,當然還有其他會隨考生人數增加的變數(variables)如行政費、印刷、物流等支出;但肯定的是考評局可以因此而由虧轉盈的機會大大增加,而且絲毫不損其公正程度,反而可以增加DSE的國際名聲。香港學生將來拿著DSE的成績單在海外發展增加了不少方便。更加不必說因此帶來的學術交流機會。如果推廣成功,考生人數突破十萬,回復當年香港中學會考(HKCEE)加香港高級程度會考(HKALE)的考生人數之後,當局才考慮效法普通教育文憑(GCE)\綜合中等教育證書(GCSE)國際版,在海外設考點不遲。
  非香港居民以自修生名義報考DSE要循非聯招(Non-Jupas)途徑,換言之就是考核與升學分家。海外考生可以考香港的考試,但目標並不一定往香港升大學,正如考普通教育文憑高級程度(GCE A-Level)的考生,可以往澳洲、新加坡、南非等地升學,只要維持本地及海外學生比例於合理水平,不存在香港學生被降低升讀本地大學機會的憂慮。
  至於是否有需要因應非本地考生比例增加而調整題目內容?這個大可不必,DSE的首要任務就是為服務本地學生與大學,題目內容當然應該有適量的地方色彩,然而香港本身就是一個國際城市,這個城市的特質正好透過DSE來推廣。香港做不成中藥港、科技港,而且隨着東方荷里活、購物者天堂、最強轉口貿易中心這些角色迅速褪色,DSE如能有效向外推廣,香港便可以成為亞太區的考評中心。下次我們不妨探討一下因而帶來的各種機遇!
精英匯集團主席
梁賀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