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黃雪燁:學習旅程

  香港話劇團推出舞台劇《原則》(Principle),在香港大會堂劇院上演九天,叫好叫座。看過《原則》,先與導演方俊杰「面對面」談了一個晚上,再找來演學生會會長傅佩晴的黃雪燁,聽聽她的演員心聲。
  《原則》舞台設計簡單,演員只有五位,演校長凌芷的雷思蘭、副校長陳賢的高翰文、訓導主任蔡霜的申偉強、學生會會長傅佩晴的黃雪燁、領袖生長梁健博的潘泰銘。五個人,各有自己堅持的原則,在舞台上,五人擦出火花來。
  與黃雪燁對話,一開始,就把她的名叫錯了,有點不好意思。黃雪燁說:「你叫我Bonbon吧。」
  好,就叫Bonbon。
  倘若說「人生如舞台」,Bonbon可重視這「舞台」。她說那是一個不斷學習的地方,Bonbon每一次登上舞台,演繹不同角色,「從戲劇中學習」:「發掘,了解,反思」。Bonbon把話說得有哲理:「學習成為一個人,也是如此。」
  想起一位我很喜歡的演員周冬雨,從她第一部作品《山楂樹之戀》到《少年的你》,每次,周冬雨都能為觀眾帶來驚喜。要是有機會看Bonbon在《三姊妹》演妹妹Irina,該會被她的演技牽動。Bonbon說:「演Irina的時候,我更了解自己對工作的看法和期望未來的,會是如何。Irina由一開始對工作的衝動,直到了解自己不是社會中的工具人,從而了解自己的個性。我和她一樣,不願成為工具人,希望自己能夠為社會帶來一點改變。」
  看《原則》,看到兩位中學生,演學生會會長的Bonbon,領袖生長的梁健博,都有想法,儘管他們的言行舉止,看來有點衝動,卻不是「無理取鬧」的。
  年輕人面對學校校規、制度的改變,不想妥協,想為「公義」而發聲,卻又顯得無助,不能改變甚麼。Bonbon把那份無奈感,在舞台上散發開來。舞台上,沒有「勝利」者,各人隨着狀態走,各說各的。五個角色,代表五種不同身份,不是妥協了,就能解決問題。
  Bonbon說演《原則》,演足四年,隨着年歲增長,對角色了解更為深入:「每次演出,我的體會更多。」成年人有成年人的難處,學生,當然也有學生的。《原則》是一本每次打開來看,皆會讓讀者有不同感受的劇本。搬上舞台,經過修訂,Bonbon對角色詮釋,仍見新意。而那,該是做演員的樂趣:每一次站在舞台上,就是開始另一段旅程。
後記
  走下舞台,面對現實,Bonbon如說是:「社會是殘酷的,加上時間的洗禮,令人更難堅持原則。但『撐下去』,有此信念,也是一種修養,我享受當下,期望未來。只有這樣,才能令生活更好一點。」
  Bonbon現在過的簡約生活,更見充實。作為一個演員,Bon說她「虛心學習,體驗生活,對身邊事物,有好奇心。」
  明年四月,會去看Bonbon在天邊外劇場《2042望鄉之旅》的演出,看她演spy。
張灼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