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指——讀書有甚麼用?

  好像每個人在青春期都問過同樣的問題:讀書有甚麼用?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關鍵在於你如何定義「有用」。
  對這一代的「怪獸家長」而言,他們要求短期內達到看得見的效果。看得見,最直接就是成績、證書或獎項。不管是學音樂學美術,練游水練田徑,都是為了在比賽上超越對手,然後憑這些成績考入名校,就算考不上,起碼是寫得出來的履歷,這才叫「有用」。
  但當怪獸家長愈來愈多,都把孩子送去「增值」,這些「有用」的活動就失去了價值。就像五十年前大學畢業生很吃香,因為市場上沒幾個人讀過大學,現在大學畢業或鋼琴八級滿街都是,根本「拿不出手」。從前的精英,如今只是「無用」的陪跑者 。
  你以為有用的履歷,一張看得見的證書或獎狀,遠遠比不上看不見的智慧和領悟,這些量度不到的東西,才讓你的孩子更突出,更能活出自己的價值。
  學琴不是為了考級,而是陶冶性情和培養審美;練田徑不是為了獎牌,而是強身健體和鍛煉意志。
  回到原來的問題:讀書有用嗎?
  如果讀書之用只在書本上的知識,成績好的學生應該更「有用」,不及格的同學注定一生都失敗,但我們都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讀書學的應該是課文以外的東西,數理化是邏輯推理,文史哲是辨是非審美醜,這些東西才能區分開拿着同一張畢業證書的每個人。
  曾經,政府宣傳片有名言:「求學不是求分數」,卻沒告訴我們求甚麼。今天假如有記者問楊局長,你猜他會怎樣回應?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