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誠勿遊——歲月如歌澎湖灣

第一次聽到「澎湖灣」的名字,是四十年前寒冷乾燥的家鄉。「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那是天堂一樣的地方吧?我當時還是小學生,和外婆相依為命。
「那是外婆拄着杖將我手輕輕挽,踩着薄暮走向餘暉,暖暖的澎湖灣」,現實中外婆每天忙着買菜煮飯,從沒挽過我的小手去看夕陽。一晃眼,外婆和潘安邦都走了。
今年我終於去澎湖看一年一度的花火節,我一心想住在外婆的澎湖灣。但Google一下,地圖上並無「澎湖灣」,反而有一間「澎湖灣行旅」。
「沒有椰林綴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島上沒有椰樹,只有仙人掌,還有耀眼的澎湖陽光,我像是回家一樣,走到馬公港入口的澎湖灣行旅。這是一排排由青石、瓦片、澎湖咕咾石建造而成的小石屋,前生曾是「莒光新村」,加上一街之隔的「篤行十村」,同為台灣最古老眷村。二○○六年眷村居民搬遷後,前者十年後變身成為旅館,旅舘名字「澎湖灣」就來自篤行十村最驕傲的兒子、《外婆的澎湖灣》的原唱:潘安邦。
「篤行十村」已活化成為文創園區,滿佈網紅打卡點。「外婆的澎湖灣」的歌聲引我到潘安邦故居,房間矮小狹窄採光不足。看來行旅做了很多的翻新工程,變成一間舒適度假飯店。
故居出來,矮牆上有一個外婆和一個小孫子的銅像。「坐在門前的矮牆上一遍遍懷想」,歌聲響起,歲月不居,留下來的只有仙人掌上黃花開,濤聲拍岸。坐在行旅海景房的花園矮牆上,西瀛虹橋亮燈了。夕陽緩緩落下,煙火冉冉升起,海灣染成七彩花海,海風輕拂,外婆暖暖的澎湖灣就在這裏。
項明生

「那是外婆拄着杖將我手輕輕挽,踩着薄暮走向餘暉,暖暖的澎湖灣」,現實中外婆每天忙着買菜煮飯,從沒挽過我的小手去看夕陽。一晃眼,外婆和潘安邦都走了。
今年我終於去澎湖看一年一度的花火節,我一心想住在外婆的澎湖灣。但Google一下,地圖上並無「澎湖灣」,反而有一間「澎湖灣行旅」。
「沒有椰林綴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島上沒有椰樹,只有仙人掌,還有耀眼的澎湖陽光,我像是回家一樣,走到馬公港入口的澎湖灣行旅。這是一排排由青石、瓦片、澎湖咕咾石建造而成的小石屋,前生曾是「莒光新村」,加上一街之隔的「篤行十村」,同為台灣最古老眷村。二○○六年眷村居民搬遷後,前者十年後變身成為旅館,旅舘名字「澎湖灣」就來自篤行十村最驕傲的兒子、《外婆的澎湖灣》的原唱:潘安邦。
「篤行十村」已活化成為文創園區,滿佈網紅打卡點。「外婆的澎湖灣」的歌聲引我到潘安邦故居,房間矮小狹窄採光不足。看來行旅做了很多的翻新工程,變成一間舒適度假飯店。
故居出來,矮牆上有一個外婆和一個小孫子的銅像。「坐在門前的矮牆上一遍遍懷想」,歌聲響起,歲月不居,留下來的只有仙人掌上黃花開,濤聲拍岸。坐在行旅海景房的花園矮牆上,西瀛虹橋亮燈了。夕陽緩緩落下,煙火冉冉升起,海灣染成七彩花海,海風輕拂,外婆暖暖的澎湖灣就在這裏。
項明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