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終於為毒品 洗刷罪名

  美國民主黨兩名眾議員,密蘇里州的布殊(Cori Bush)和新澤西州的高文(Bonnie Watson Coleman)提出法案:將持有毒品合法化,包括海洛英、可卡因、迷幻藥及大麻,以及持有毒品者免予刑事起訴,過往毒品犯罪記錄,也一筆勾銷。
  為何早不提晚不提,偏偏選中此時?原來五十年前六月,總統尼克遜剛好宣佈「向毒品開戰」。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毒品已經成為許多美國人「娛樂消遣」的一部份,尼克遜宣佈「緝毒之戰」,成立了一支威力龐大的「緝毒局」(DEA)。但尼克遜去世之後,他的內政幕僚艾希曼(Ehrlichman)接受訪問,指尼克遜的緝毒之戰,真正的敵人是反戰的左派和黑人。此言一出,尼克遜打擊毒品的政策,經媒體渲染,即變成種族主義的陰謀。
  根據這位幕僚的邏輯,是變相承認,吸食毒品是某種人群,即反戰的左派和黑人,「專有」的行為。吸毒到底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以九十年代至今的「政治形勢」發展,非常有必要在美國國會開展一場嚴肅科學的辯論,包括吸毒是否有益於健康,是否會影響大腦神智的判斷,有多少罪案與吸毒有關,以及死於吸毒本身和吸毒罪案的人數到底有多少。
  即使尼克遜如他的幕僚所稱,針對毒品其實有「種族主義」的動機,如此解釋,是否能為毒品洗刷罪名,反過來證明吸毒是道德高尚,值得鼓勵呢?還是說,推動吸毒合法化,是針對某些有色人種的特有生活方式,為換取他們的支持,其實也含有「種族主義」的政治動機?
  果然,一九七七年,民主黨的卡特當選,政綱之一就是大麻合法化。直到列根上台,再度繼續尼克遜的緝毒路線,不出所料,列根在任時候,國會通過「反藥物濫用法」,再度被媒體斥為「種族主義」,據說這條法案對黑人吸食可卡因,和白人吸食海洛英的份量,判刑的起點有別。
  持有毒品是美國第一流行的罪行,左派的政客、媒體認尼克遜和列根反毒品,才是罪魁禍首。這兩名眾議員認為,只有毒品合法化,才能彌合美國的種族衝突,對於毒品,要「給予健康和同情,而不是傷痛與懲罰」,既然如此有愛心,贊成這條法案的美國人,大可教他們的兒女吸毒了。
陶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