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量微觀——以科學角度去看打疫苗

  疫情下,各地搶針,香港有足夠疫苗,但糾纏應否接種問題,我相信很多年輕人不去打針,是一種政治表態,不想跟政府合作,不想政府施政那麼順利。然而,若年輕人不想施政順利,那麼所有政策都不應支持,是否政府派錢或消費券都不支持呢?
  年輕人受過教育,應有基本科學常識。根據西方,如美國數據,當愈來愈多人打針,疫情增長率亦減慢,這是事實。或年輕人會說報紙報道很多人打了針後死亡,但大家要以科學角度去看,香港一年有四萬多人死亡,每天有一、二百人死亡,如果今天全港市民都打針,明天都會有一、二百人死。那麼是否亦把死亡人數都跟注射疫苗扯上關係?大家要理性一點。
   很多年輕人口上說不打針,但我相信到了八、九月都會去打。否則,對將來上學、旅遊,而住宿舍就要每周檢驗,即使學校付錢,都要花很多時間。我覺得年輕人要知,這件事出於保護他們,是一件好事,亦保護其家人。有些已打了針的年輕人,原因是父母年紀大或有長期病患,家中兩老不可以接種;若全家都不打針的話,交叉感染病毒機會比較大。為了盡作為子女的責任,年輕人應去打針。雖然打針有風險,但作任何事情都有風險,而個人自由是否最重要的事情呢?其實大家身處在這社會,都要交稅和有不同的社會規範,所以個人自由一定不是放在最高位。如果大家要在社會生存,就要放棄一些個人自由,盡一些社會責任,而公共衛生是應凌駕於個人自由之上。
莊太量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