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料阿Sir講古——警民關係

近期無論警隊新一哥或舊一哥接受訪問,主持人總喜歡問如何改善警民關係。其實警民關係在回歸後才多被提和提上議事日程,在我當差的殖民地年代,幾乎沒有人重視,有都是「口惠而實不至」,外籍上司喜歡說 paying lip-service,仍記得我安排跑馬地警署裝修時,提議在警署停車場增設一個訪客visitor車位供報案人使用,即時被拒絕,說如方便了報案人便會增加工作量,勿自找麻煩,更笑說如警署建在山上,少些人到更好,亦說愈少接觸市民關係會愈好。
今天聽來,有點不可思議,但細想又不是錯的。那時從來沒聽聞有長官希望改善警民關係,前線人員亦感受到警民關係愈好,工作量愈多,在街上巡邏,沒有人找他們便很容易過一天放工回家。
回歸後,我當指揮官時期警民關係成為話題,很多高級人員常用種種方法,希望投訴警察的數字降低,更以投訴多寡來評核下屬,有一句口頭禪經常說 「如果多俾人投訴一定有一些東西是做得不好」,慢慢演變成很多同事怕受投訴,正面做法是盡量做好自己和忍耐,消極的是不做不錯,事實上過往很多監警會的委員出於對警方有偏見、政治考慮或其他目的而「指鹿為馬」,對被投訴的警員非常之不公平。
事實上,投訴警察機制很早就被濫用,很多是不必要和技術上的投訴。最糟糕還是參與調查投訴的,有一些長期在冷氣房工作而不懂前線工作的人,更有一些是一開始就假定被投訴人有錯。我當指揮官時,很多時都不同意調查的結果,不切實際和他們不了解前線人員在惡劣工作環境下的困苦,但不少上級勸戒我勿多事,我曾據理力爭而開罪他們。
其實在任何時期,總有些人不喜歡警察,當中包括作奸犯科和天生不喜歡政府的人,而不是因接觸警察而起;亦有一些被假新聞謊言等誤導而憎恨執法者。因接觸而不喜歡警察的大部份人,都與執行交通告票有關,很多人不清楚交通標誌是其他部門裝在道路上而不是警務處,警察只負責執法,很多部門在設置交通標誌是沒有全盤計劃,一般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使前線人員執法時非常困難,甚至有時是不可能執法的,如在街市或停車場前等候區設立禁區,而警區直接負責交通問題的一般是較低級,甚至缺乏這方面經驗,沒能力跟其他部門周旋,遑論全盤計劃去看整區交通問題,致使前線人員在執行時容易與駕駛人士發生爭執而影響警民關係。
警察是政府的第一線,很多時其他部門做得差都影響警民關係,如在行人專區,負責執法的是其他部門而不是警察,但往往很多人對行人專區的管理不善而怪罪於警察。警民關係是雙向的,關係不好,最終受害者,也是普羅市民。
何明新

今天聽來,有點不可思議,但細想又不是錯的。那時從來沒聽聞有長官希望改善警民關係,前線人員亦感受到警民關係愈好,工作量愈多,在街上巡邏,沒有人找他們便很容易過一天放工回家。
回歸後,我當指揮官時期警民關係成為話題,很多高級人員常用種種方法,希望投訴警察的數字降低,更以投訴多寡來評核下屬,有一句口頭禪經常說 「如果多俾人投訴一定有一些東西是做得不好」,慢慢演變成很多同事怕受投訴,正面做法是盡量做好自己和忍耐,消極的是不做不錯,事實上過往很多監警會的委員出於對警方有偏見、政治考慮或其他目的而「指鹿為馬」,對被投訴的警員非常之不公平。
事實上,投訴警察機制很早就被濫用,很多是不必要和技術上的投訴。最糟糕還是參與調查投訴的,有一些長期在冷氣房工作而不懂前線工作的人,更有一些是一開始就假定被投訴人有錯。我當指揮官時,很多時都不同意調查的結果,不切實際和他們不了解前線人員在惡劣工作環境下的困苦,但不少上級勸戒我勿多事,我曾據理力爭而開罪他們。
其實在任何時期,總有些人不喜歡警察,當中包括作奸犯科和天生不喜歡政府的人,而不是因接觸警察而起;亦有一些被假新聞謊言等誤導而憎恨執法者。因接觸而不喜歡警察的大部份人,都與執行交通告票有關,很多人不清楚交通標誌是其他部門裝在道路上而不是警務處,警察只負責執法,很多部門在設置交通標誌是沒有全盤計劃,一般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使前線人員執法時非常困難,甚至有時是不可能執法的,如在街市或停車場前等候區設立禁區,而警區直接負責交通問題的一般是較低級,甚至缺乏這方面經驗,沒能力跟其他部門周旋,遑論全盤計劃去看整區交通問題,致使前線人員在執行時容易與駕駛人士發生爭執而影響警民關係。
警察是政府的第一線,很多時其他部門做得差都影響警民關係,如在行人專區,負責執法的是其他部門而不是警察,但往往很多人對行人專區的管理不善而怪罪於警察。警民關係是雙向的,關係不好,最終受害者,也是普羅市民。
何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