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骨肉分離的抉擇
阿富汗人爭相擠往喀布爾機場,有人隔着禁區鐵絲網,將出生未幾的幼兒拋給準備撤離的美軍士兵。
這一幕,像二○一五年不幸倒臥在地中海岸邊三歲男童的照片,賺人熱淚,即使隔着照片,似也能聽見現場一片「牽衣頓足攔道哭」之混亂與悽慘。
人類是視覺動物,圖像的感染力遠超文字,一畫勝千言,早在美國參加越戰之際,攝影師的鏡頭,已經發揮過超級威力,甚至直接影響美國民意。在當今網絡時代,因為圖像資訊充斥,導致思考薄弱而情緒氾濫,更加不在話下。
西方媒體大量刊載這樣的照片,除了激發讀者同情落淚,為聯合國難民署增加經費製造強大的輿論環境之外,對於最核心的問題,即為甚麼阿富汗人寧願骨肉分離,也要美軍帶走下一代?卻往往語焉不詳。
阿富汗人將幼兒拋過鐵絲網,跨越的不僅是機場禁區,而是命運的轉捩點。即使生活在阿富汗,這二十年來,有美國駐軍庇蔭,女性可以外出工作,依然是全球「最小的經濟體」,環境閉塞,地形崎嶇,加上部族爭戰的風險因素,似乎永不能根除,下一代又能有何出路?
跟隨美軍離去,雖然美國不是極樂淨土,但美國有收養兒童的慈善機構,有司法監督部門,有福利保障,還有許多虔誠的基督徒家庭,阿富汗的孤兒將在英語環境長大,受美國文化觀念薰陶,女童可以讀書工作,開車遠行,發掘潛能,尋找興趣,甚至有機會像加拿大泳將麥尼爾(Margaret MacNeil)一樣成為世界冠軍,或者像紐約州眾議員AOC那樣晉身國會,留在阿富汗的話,在可見的未來,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最重要的是,他們有機會拿美國護照,天高任鳥飛,不必再像先前的祖輩,棲身山村,視野無法越過山巔,只看得到頭頂的一片茫然。
陶傑
這一幕,像二○一五年不幸倒臥在地中海岸邊三歲男童的照片,賺人熱淚,即使隔着照片,似也能聽見現場一片「牽衣頓足攔道哭」之混亂與悽慘。
人類是視覺動物,圖像的感染力遠超文字,一畫勝千言,早在美國參加越戰之際,攝影師的鏡頭,已經發揮過超級威力,甚至直接影響美國民意。在當今網絡時代,因為圖像資訊充斥,導致思考薄弱而情緒氾濫,更加不在話下。
西方媒體大量刊載這樣的照片,除了激發讀者同情落淚,為聯合國難民署增加經費製造強大的輿論環境之外,對於最核心的問題,即為甚麼阿富汗人寧願骨肉分離,也要美軍帶走下一代?卻往往語焉不詳。
阿富汗人將幼兒拋過鐵絲網,跨越的不僅是機場禁區,而是命運的轉捩點。即使生活在阿富汗,這二十年來,有美國駐軍庇蔭,女性可以外出工作,依然是全球「最小的經濟體」,環境閉塞,地形崎嶇,加上部族爭戰的風險因素,似乎永不能根除,下一代又能有何出路?
跟隨美軍離去,雖然美國不是極樂淨土,但美國有收養兒童的慈善機構,有司法監督部門,有福利保障,還有許多虔誠的基督徒家庭,阿富汗的孤兒將在英語環境長大,受美國文化觀念薰陶,女童可以讀書工作,開車遠行,發掘潛能,尋找興趣,甚至有機會像加拿大泳將麥尼爾(Margaret MacNeil)一樣成為世界冠軍,或者像紐約州眾議員AOC那樣晉身國會,留在阿富汗的話,在可見的未來,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最重要的是,他們有機會拿美國護照,天高任鳥飛,不必再像先前的祖輩,棲身山村,視野無法越過山巔,只看得到頭頂的一片茫然。
陶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