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不停蹄——好過中馬票

  「發橫財」是不少人的夢想,那管是買股票希望股價飈升、一注獨中六合彩金多寶,還是從前希望中馬票,總之凡人皆想獲意外之財。話說回來,今天年輕一代恐怕未聽過「馬票」、遑論懂得怎樣發音。
  馬票讀音是馬「標」,早在二十世紀初已公開發售,曾在香港掀起了熱潮。馬票的出現,大概是仿效上海跑馬總會在二十世紀初推出的「香檳票」。「香檳」之名,取Champion之音,叫什麼名字都好,馬票是結合賽馬活動與獎券的博彩方式,由馬會先以攪珠方式從已售馬票中抽出入圍號碼,並將號碼隨機編配予一批現役馬匹,號碼與該項賽事頭馬相對應的馬票,即成為頭獎彩票;二獎和三獎亦以此辦法決定,其餘入圍馬票亦可獲得現金獎。
  「香檳票」原先嚴格限定為「會員搖彩」,後來許多會員向外轉售,最終擴大至公眾也可參與。「香檳票」不單風靡上海,在國內不同城市也有銷售,魯迅先生便曾在《魯迅日記》中記載他在1924年於北京購買了一張原本10元、到北京賣11元的「香檳票」,然後慎之重之寄往在上海的三弟。
  馬票在香港也曾掀起了狂熱,皆因若中了馬票頭獎,獎金由幾十萬至後期超過一百萬不等。在七十年代中期,被視為天子驕子的大學畢業生,在大機構任職的月薪也是大約二千元、政務主任(A.O.)起薪點亦約是四千元,能在頃間贏取數十萬元獎金,相等於十多年的薪金收入,絕對是一筆豐盛的橫財,難怪當年以「好過中馬票」來形容一個人行好運。普羅大眾都會負擔兩元一張的馬票,亦會與親朋戚友湊錢來買一個希望。
  所以,那時不少粵語長片及歌曲都以「馬票」為主題,像電影《頭獎馬票》、《馬票女郎》、《馬票狂》等,而歌曲也有《馬票夢》及由林翠主唱的《0014928》,0014928便是馬票上的「冧把」。
  當年,大眾市民除了在馬場內,還可以在街邊報販、士多等地方買馬票;我還記得小時候在茶樓裡,看到有老婆婆拿起自製鐵枝架、用木衫夾夾着馬票向茶客兜售。這些彩票以每張港幣二元一角的價錢售予街坊、茶客,以賺取一角錢的微利;至於最後這些利錢中,有多少錢可進入他們的口袋,不得而知。
  然而,在人浮於事、生活艱難的六、七十年代,橫財夢遠,有人要藉着幫手賣馬票來掙一點微薄收入,是我們那階層的人一個非常深刻的童年回憶。
馬識途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