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美麗新世界|無名指

終於看了Neil Postman的經典著作《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所謂「終於」,意味着早該看而未看。我一直以為,這本講述電視文化如何改變世界的書,已不合時宜;沒想到在網媒百花齊放,電視台也要掙扎求存的今天,這本書依然警世。
上世紀八十年代,電視廣播普及,顛覆了世人的文化價值觀,政治、宗教、新聞,甚至教育,都變得娛樂化。一個政治或宗教領袖上電視講話,形象遠比觀點重要,因為觀眾不會記得他說過甚麼,卻會對他的儀表和談吐留下印象。一個以幼兒教育包裝的兒童節目,也無可避免地將娛樂置於教學之上。
我生於電視廣播萌芽成長的年代,自小被電視「洗腦」,直到它慢慢被互聯網取代,我才醒覺到原來曾被某種所謂「電視文化」所影響,這種思維模式一直伴隨我成長,就像今天年輕人在互聯網思維模式中長大一樣。
雖說互聯網的發展帶給我一次文化覺醒,但卻在「娛樂至死」這個形式上變本加厲。電視廣播曾造成的文化衝擊,在網上以更快更強的姿態影響我們。
Neil Postman說,歐威爾在《一九八四》中描寫人民受到外來壓迫所勞役,這預言並未如期(在美國)實現,但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卻在悄然發生,真理被巨大的信息流淹沒,我們將逐漸失去思想,被社會支配(而不自知)。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如果作者還在人世,會怎樣看這個「美麗新世界」呢?
譚紀豪
上世紀八十年代,電視廣播普及,顛覆了世人的文化價值觀,政治、宗教、新聞,甚至教育,都變得娛樂化。一個政治或宗教領袖上電視講話,形象遠比觀點重要,因為觀眾不會記得他說過甚麼,卻會對他的儀表和談吐留下印象。一個以幼兒教育包裝的兒童節目,也無可避免地將娛樂置於教學之上。
我生於電視廣播萌芽成長的年代,自小被電視「洗腦」,直到它慢慢被互聯網取代,我才醒覺到原來曾被某種所謂「電視文化」所影響,這種思維模式一直伴隨我成長,就像今天年輕人在互聯網思維模式中長大一樣。
雖說互聯網的發展帶給我一次文化覺醒,但卻在「娛樂至死」這個形式上變本加厲。電視廣播曾造成的文化衝擊,在網上以更快更強的姿態影響我們。
Neil Postman說,歐威爾在《一九八四》中描寫人民受到外來壓迫所勞役,這預言並未如期(在美國)實現,但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卻在悄然發生,真理被巨大的信息流淹沒,我們將逐漸失去思想,被社會支配(而不自知)。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如果作者還在人世,會怎樣看這個「美麗新世界」呢?
譚紀豪
最Hit
香港人口高齡化 銀髮經濟成大勢所趨 香港貿發局時尚家品及家紡展 推動樂齡科技普及化
2025-04-17 17:30 HKT
稻香開業20年茶樓接連結業!這2區分店相繼離場 網民驚訝:假期要等位都執!
2025-04-24 12:13 HKT
第三屆深港澳青創大賽參賽規模創新高 星島新聞攜手三地見證灣區創意新力量
2025-04-24 09:00 HKT
TVB視帝老婆公開辛酸史 被當透明只能苦笑 「肥啲都唔得」狂執樣免影衰老公
2025-04-24 11:00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