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 - 女皇的選擇|桃花源

伊利沙伯二世女皇辭世,舉世哀悼,英國舉行戰後七十多年來最盛大的國葬儀式,也令寰宇驚歎,白金漢宮、溫莎城堡、桑德林宮各處皆一片花海,國民向她表達的愛戴,甚至是來自全世界民衆的敬意,超乎想像,連剛即位的查理斯三世,在國葬期間莊重而哀傷的表現,民調的支持率急升至63%。

伊利沙伯女皇受到普世敬愛,當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即使身為女皇,也須自己努力。英國雖然有悠久的貴族傳統,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但這個制度並不是沒有遇過危機。

近代的嚴重危機,首先是維多利亞女皇因皇夫愛爾拔去世,近乎隱居;然後是愛德華八世因為愛上美國離婚婦辛普森夫人,而放棄皇位,都曾對國民信心造成打擊;伊利沙伯二世面對的最大危機,當然是戴安娜皇妃之死。

戴安娜掀起巨大的明星效應,不但完全蓋過查理斯,在某程度上甚至超過女皇本身,戴妃使皇室成員變成名人(celebrity),而婚變更進一步使皇室娛樂化。但女皇是古典的一代貴族,她的青年時代需要參軍服役,正如她的女兒安妮公主,同樣繼承軍事訓練的傳統,她們並不知道如何當明星。

戴妃之死,可說是對皇室一度的致命打擊,不但查理斯形象敗落,連英女皇本人,也因為恪守自制的風格,遭到輿論的攻擊和民意的疏遠,批評她離地甚至冷漠。時代變了,即使貴為一國之君,也要順應民意潮流,她最後還是決定破格為戴妃下半旗,公開發表悼詞。

女皇最大的轉變是在○二年,胞妹瑪嘉烈公主與母親皇太后相繼去世,她成為歐洲君主制最為資深的一人,有如一位大家長。這一年是她登基五十周年金禧,她開始坐火車巡訪全國,踏足過去從未去過的地方,甚至是被遺忘的角落,此後二十年間,她接觸各階層各族裔的國民,甚至到訪清真寺,還與娛樂傳媒合作,包括一二年為倫敦奧運會拍攝占士邦宣傳短片,以及今年為白金禧慶典,請柏靈頓小熊喝茶。

在她治下的最後二十年裏,世界扁平化、全球化,英國變成一個移民大國,此一歷史大勢,女皇選擇了接受而且順從,但自身繼續維持傳統的榮譽和尊嚴,兩者並不相悖,更因此贏盡全世界的敬愛與讚美,堪稱無憾。
陶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