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 - 食器|摩登食經

有網民指用膳時看到不銹鋼碟覺得影響食欲,更形容是「公屋碟」、「窮人專用」,形容用不銹鋼碟進食如「用狗碟食飯咁」。這一番言論引起大家議論,有人認為不銹鋼碟價廉物美,亦有人同意用不銹鋼碟盛載飯餸令人倒胃。

這件事反映飲食本身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行為,不同文化衍生出自己一套對飲食的規範,「吃甚麼」和「用甚麼吃」,甚至「坐甚麼位置」都需要跟隨一套標準。

古代饗宴上,就餐人的身份不同,餐桌上擺的菜肴,不論在數量、食材、烹調方法以及器皿的規格都不同。「飲食」體現了等級制,每個社會都制定出一套和飲食相關的符號體系。

以日本江戶時期作例子:丈夫坐上座,其他人依次坐;丈夫吃的魚連頭尾,妻子和孩子只吃魚尾和魚腹;家族中各人吃米飯,傭工則吃麥飯;村長用陶瓷碗,普通農家用木碗。類似的飲食差異化符號體系存在於各民族中。

時至今天,雖然階級分野沒有舊社會般嚴重,但飲食仍反映文化差異和貧富差距。

用不銹鋼碟的問題在於社會對美學缺乏追求,去「缸瓦佬」買些碗碟才數十元,無印良品的日本製陶瓷造型美觀,價錢一般民眾都能夠負擔,但是有些人就對美感沒有要求。

還是蔡瀾說得好:「因為這是我每天都在使用的東西。每天洗臉刷牙的漱口盅,為甚麼不選擇一個漂亮的、自己喜歡的,然後每天看着它用着它,心情都會很愉快。

曾經有一家私房菜,他們的雞煲翅非常有名,萬多元一窩翅,卻是用一個破舊的鐵桶上桌,經營陶瓷餐具生意的朋友看不下去,替他們換了那些令人倒胃的餐具。
劉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