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灼祥 - 鄉村故事|人間遊戲
年輕學者帶着他的學生,來到荔枝窩村,先讓同學看小瀛故事館。那是上世間50代的學校,當年為農村居民的子女提供教育。如今校址已經改為故事館,走進去看陳設、看介紹,可知當年鄉村基礎教育、農村生活情況。
學者與到來做project的設計系學生說:「我爺爺一輩,有𣎴少他那年代的年輕人『上山下鄉』,到離島、鄉下的學校任教。半個世紀過去,一半以上的農村小學早已停止運作。當年在農村就讀的男生,有小學畢業後到市區或墟鎮升讀中學,有留下來務農的,不少隨着兄長離鄉背井,到外國(英國為主)開餐館。女的小學畢業,多會嫁人(當年唸小學的女生平均年齡比男生大好幾歲),繼續讀書的為數不多。」
學者說:「同學對當年鄉村小學學生畢業後會做些甚麼,比起在荔枝窩村要加建些甚麼設施更感興趣。」
現今大家愛談保育文化,保留當年的建築,把它活化。上兩代人,離開鄉村之後會變得怎樣了。要是有學者肯跟進,把他/她們的故事書寫出來,文字配上圖片,不愁沒有讀者的。
張灼祥
學者與到來做project的設計系學生說:「我爺爺一輩,有𣎴少他那年代的年輕人『上山下鄉』,到離島、鄉下的學校任教。半個世紀過去,一半以上的農村小學早已停止運作。當年在農村就讀的男生,有小學畢業後到市區或墟鎮升讀中學,有留下來務農的,不少隨着兄長離鄉背井,到外國(英國為主)開餐館。女的小學畢業,多會嫁人(當年唸小學的女生平均年齡比男生大好幾歲),繼續讀書的為數不多。」
學者說:「同學對當年鄉村小學學生畢業後會做些甚麼,比起在荔枝窩村要加建些甚麼設施更感興趣。」
現今大家愛談保育文化,保留當年的建築,把它活化。上兩代人,離開鄉村之後會變得怎樣了。要是有學者肯跟進,把他/她們的故事書寫出來,文字配上圖片,不愁沒有讀者的。
張灼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