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 - 旅行的藝術|在島上讀書

疫後復常,身邊朋友紛紛出遊,長途短程兼有,一時間社交媒體相片牆上,美食美景,言笑晏晏,好不熱鬧。

儘管舟車勞頓,又或面對水土不服等等尷尬,但除了十足的宅男女,幾乎沒有人不喜歡外出旅行,為甚麼?在英倫才子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的暢銷書《旅行的藝術》中,他給出的答案是:旅行表達出緊張工作和辛苦謀生外的「另一種生活意義」,這所謂的「另一種意義」是甚麼?

是「思索」。在書中,阿蘭德波頓繼續抽絲剝繭。在他看來,再沒有甚麼是比旅行更適合思索的場景。他旁徵博引,由梵高的畫作引出阿爾的晚霞,從于斯曼的《逆流》尋覓倫敦的潮濕街巷。由此處,到達未知的彼處,親見當地自然人文風物種種,再反思過往,不免生出新的或更深的感悟。北海道的魚生鮮美、大理的日出迷人、威尼斯的海風舒暢,這些在異鄉的見聞,都是因思索而生的愉悅,足以讓我們暫時擺脫重複的、因循的疲累,激發出對於生活、對於美的想望和期許。

普魯斯特說過:每位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於內心的東西。同樣的,每位旅人在路上,也只能見到、聽到已然存於其心的事物。由是說來,旅程的苦樂固然難忘,更寶貴的恐怕是我們因這些或長或短的旅程,再一次感到內心充盈。

李夢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