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遊」倡議受忽略 認真籌劃推廣正當時

行政長官李家超上周四到立法會,首次和議員舉行新形式的「互動交流答問大會」,議員們聚焦於出謀獻策,首重強化國家安全。其中陳勇發言時指出,愛國愛港就是擁護「一國兩制」,是香港始終要堅持的主流核心價值觀。香港現在回到正軌,民建聯和新社聯都提出了很多倡議,包括對國民教育、國家發展認識更多,希望在大、中、小學、幼稚園加大宣傳教育中國香港抗戰的歷史,以及國家發展的歷史,要知道「我是誰?由哪裏來、往哪裏去?」香港的發展才會更好。所以希望盡快設立高水準、全面的中國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中國共產黨黨史館和國家發展資料館等,令港人更好地鞏固發展和傳承愛國愛港的核心主流價值觀,令香港有更好的平台和基礎,能夠助力國家的發展,和國家民族一起能夠再出發、再騰飛。但他的這一番發言,媒體只是輕輕帶過,未見廣泛的報道,其實當中有大意義,特區政府應當加以重視。

陳勇發言可概括為打造「紅色景點」或「紅色元素本地遊」,目的是加強向年輕人推廣香港抗戰歷史和近代國家走過的路,以提高國民教育的高度,同時亦為旅遊業加入新賣點,吸引更多旅客訪港。其實,相關的倡議,近年都有個別議員向政府提出。去年3月在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當時選委界的陳紹雄議員認為,香港應發展深度遊,改革景點內容,發展「港版紅色旅遊路綫」,推動具香港特色的歷史景點及中共領導人在港留下的足迹等,將歷史愛國教育融入其中,培養青年國民身分認同。時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回應說,政府一直推動香港歷史遺迹發展,包括活化孫中山史迹徑,並配合區內景點發展。寥寥數句的回答,意思是現在已有,毋須為「紅色旅遊」立項。邱的思維,正好反映旅發局長期以來的做法,就是把「紅色旅遊」或「紅色景點」分布在文化、古迹等多元化遊旅推介項目之中,例如宣傳香港島中西區有「孫中山史迹徑」,但未有以專項搜羅相關的景點和行程,拼湊在一起,成為本港的亮點。此外,在大灣區大格局之下,香港作為大灣區以至全中國對外窗口,在保持國際化定位的同時,亦要具備促進大灣區發展的戰略思維,須加大對香港在中國近代史中所擔當重要角色的推廣和宣傳。

除了政界之外,部分旅遊界也提倡「紅色旅遊」,為的不止是推廣國民教育,而是擴闊香港遊的深度。2021年,《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年多,這一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香港愈來愈多的紅色遺址進入公眾視野,有個別旅行社推出「紅色本地遊」,反應不俗,可是熱度持續不久,曇花一現。

國安法實施之後,強化國民教育,尤其重要,這是一個長期積累下來而未完善解決的問題。在英治時期,學校教育不重視香港抗日的英雄事迹,亦不提近代中國發展歷史,更遑論緬懷和紀念抗日戰爭革命先列和推介中國走向強國之路。這一種長期忽略的心態,亦體現未有積極向學生推介相關景點的歷史典故,也沒有專門設計「紅色旅遊」成為香港深度遊之一。

忽視傳播中國近代史發展,在我們平時工作中也有體會,與讀者分享。星島新聞集團今年迎來85周年,編採團隊正埋首編撰一本85周年的紀念冊,在搜集資料時,發現早年《星島晚報》有很多獨家大新聞,例如國民黨軍隊在海南島撤退的消息,也是由星島首先報道的,向世界披露了國民黨軍隊撤走,退到台灣。然而,我發現,過去幾次星島新聞集團的周年紀念刊都沒有把這個重要事迹列出,可見新聞工作者也對自己在中國歷史發展的參與,不夠重視。

事實上,說起「紅色旅遊」,香港擁有豐富的資源,例如適廬,是位於元朗的客家大屋。抗日戰爭時期,這裏曾是營救文化界人士和愛國人士的一個根據地。又例如烏蛟騰烈士紀念園抗日英烈紀念碑,香港淪陷期間,日軍曾對烏蛟騰及鄰近村莊發動十餘次攻擊,不少村民為保障游擊隊安全而遭受酷刑,有的壯烈犧牲。為紀念這些抗日志士,村民於1951年建造一座烈士紀念碑。2015年,該紀念碑列入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還有位於西貢的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日軍佔領香港期間,西貢是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抗日活動的主要地區,其後紀念碑被列入了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另外,鮮為人知的是,在愛國愛港人士努力下,香港首個抗戰專題紀念館「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正式開館,旨在讓更多人了解和銘記一段三年零八個月的香港抗戰史。

認真籌劃推廣「紅色旅遊」意義重大,將獨特的景點和行程精心設計,讓更多學生去走一走、看一看,深入了解香港與國家在抗戰時期所承受的苦難,有助香港民眾知道國家力量的重要性。有了「紅色旅遊」計畫,香港也可以向大灣區以至內地其他城市的學生和旅客招手,到來體驗香港這一段紅色歷史,不但有利旅遊業開拓客源,亦有助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和認同加深。


蔡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