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聊FUN享 - 拆解哮喘謬誤 助患者重拾人生正軌 | 醫聊FUN享

  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根據統計,香港哮喘人數超過33萬人。哮喘雖常見,但港人對其認知普遍不足,亦忽略其嚴重性甚至可致死。針對坊間對哮喘的謬誤,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林冰醫生逐一拆解,期望可助患者正面認識這種慢性病,提升生活質素,重拾人生正軌。

香港每年平均有70至90人死於哮喘病發,其中20至30人是死於精壯之年(15至44歲),所以千萬別對此病掉以輕心。坊間有關哮喘的謬誤,大致可分為對病情、用藥和哮喘藥吸入器幾方面的錯誤觀念。

哮喘難「斷尾」
先說病情方面,不少人覺得兒童時期的哮喘在發育階段大部份都會好返(根治)。但林冰醫生直言哮喘其實很難斷尾,發育時消失的哮喘症狀,只是因為免疫系統有所改變,進入了「蜜月期」。蜜月期總有完結的一天,可以是幾年後可以是幾十年後,到其時症狀又會回來。就算不能斷尾,但只要依從醫生指示定時用藥可有效減少發病頻率和程度,一樣可以與正常人般生活。
呼吸困難等於哮喘?
另外,很多人以為出現喘鳴聲或呼吸困難才算哮喘發作。事實上,哮喘徵狀不一定很明顯;出現喘鳴聲或也不一定是哮喘,導致部分患者被誤診。林冰醫生曾有個病人,用了幾十年哮喘藥不見病情好轉,轉看他後才確診,原來是患上睡眠窒息症以及胃酸倒流。要斷症,除臨床診斷及進行檢查外,也要排除患上其他病徵相似疾病的可能性。

哮喘患者不宜運動?
哮喘患者是否不適宜做運動呢?林冰醫生指出,治療的目的就是讓患者過上正常的生活,所以哮喘患者一樣也可以做運動。由於敏感的氣管對冷空氣或者乾燥空氣容易起反應,故此要挑選適當的運動。另外,運動前5至10分鐘,預防性吸入放鬆氣管藥物也可減少氣管的敏感反應。

哮喘患者可以自行停藥?
用藥方面,醫生會按個別病情決定用藥。林冰醫生舉例,病情輕兼肺功能正常的患者,並不需要長期服藥,但醫生仍會開藥以維持其正常情況。他強調絕不能自行停藥,因為我們的感覺並不靈敏,通常要肺功能下降兩成以上才有所感覺,故此患者自以為沒有症狀已經等同於哮喘控制良好並非正確。故此自行停藥有機會令病情變得更差。

吸入式類固醇的副作用大?
現時治療哮喘以吸入性類固醇為主,坊間很多人覺得副作用大,其實是種誤解。林冰醫生坦言吸入式類固醇是非常有效的消炎藥物,相對口服類固醇其副作用更少,所以患者毋須擔心。哮喘藥吸入器方面,有多種不同選擇配合患者有不同的需要,重點是要見效快且使用方便,例如現時有新型哮喘藥,只需每天吸服一次,簡單三個步驟,便24小時有效,十分便捷。醫生會按個別患者病情及使用能力等,為患者選擇合適的吸入器、藥物及服用劑量。
林冰醫生笑言,就算是醫護人員也未必百份百掌握使用吸入器的技巧,更遑論一些手口不協調的哮喘患者如幼童或長者。要解決這問題,可以配用吸藥輔助器(spacer)。同時,哮喘藥吸入器已不斷改進,更簡單易用;配合一日只需用一次,簡單三個步驟的藥物,有助提升患者依從性,穩定病情。

醫聊FUN享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