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達智 - 花城 | 智智樂GO

  香港無花?

  香港本花城,怎會無花?

  農曆年前後,木棉含苞待放,宮粉羊蹄甲花蕾密密麻麻,在三月杜鵑紅遍山林溪畔之前,粉紅的,純白的羊蹄甲遠遠看過去都被誤判為櫻花。木棉一棵接一棵競開花賽英雄,南美品種風鈴木急不及待從金黃、桃紅、淡紫、純白一直開下去,這頭未落,那邊鳳凰木靜靜入場伴隨漸熱天氣製造鋪天蓋地艷陽天。

  問題是香港植樹造林種花部門的取向,還有不同部門如何配合!

  當政府推出各式日夜繽紛,盛事之都等一次性豪灑金錢活動,猶如煙花放過瞬間即逝,絕非當下講持續、講環保等非浪費性建樹。

  多年沒去日本賞櫻,就怕天氣不似預期,花開或遲或早失去準則,再者;湧向日本賞櫻的人潮來自四面八方越來越多,處處人山人海,對經濟裨益非淺,但卻賠上往昔賞櫻的風采與雅致。

  為獲取賞櫻利益,韓國近年急起直追,大街小巷,沿河行人路,沿海公路以千百棵計海量數目,處處插櫻苗,雖然建築與自然等背景難與日本幽深山林古雅建築相比,取勝以春花數目繁多兼無處不在,推廣春遊韓國賞櫻成為一項遊韓吸引力。

  香港農林署並非不進取,在不少地方都看到他們的積極,例如改變土壤酸鹼度,成功在本地培植櫻花。稍見成績,立即在港九新界多處試驗落地生根,大埔海濱公園的成績尤其顯著。

  大棠郊野公園的甘楓雖然並非真正五角楓葉,勝在踏上冬涼轉紅時,裨益巿民一道大自然變色的風景,不過數百棵,已經吸引萬千群眾湧入元朗大欖涌,順勢遠足觀賞千島湖。

  不過十來年前,自南美洲移植至香港的風鈴木十分成功。未幾,眾色紛陳相繼在多個公園及公眾空間栽種,成為香港近年迷人的春色。

  自上世紀初,有條有理在香港新界遍植來自南美洲的鳳凰木,來自澳洲的尤加利樹,締造本地連綿不絕花樹風景線;張愛玲曾經為此,替她港大同學 Fatima 起個中文名「炎櫻」(鳳凰木)。相傳蕭紅一部分骨灰,亦是埋於淺水灣頭,鳳凰木下。

  從甚麼時候開始,香港種花種樹種到一忽忽?而且邋邋雜雜,潰不成軍?種樹種花不單止美化環境,且是一方水土的氣場,日本種植櫻花何止百年?結果,這片風景營造出無與倫比的氣勢;內地近數十年在綠化方面,同樣超越香港及鄰近地區,也是一種地域元氣的提升。

  工業建造的霓虹燈招牌,種植培育開來各式花樹,都曾經為香港營造一片攝人心魄的氣勢,可惜,都在庸官屠宰下,自毁長城!
鄧達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