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九龍城寨(寨城)「三不管」的前世 | 猛料阿Sir講古
港產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在本港、內地以至海外都受歡迎及揚威影展,是講述80年代年輕人成長故事,集友情與師徒情的熱血作品,以城寨作背景,讓觀眾重塑及走進舊香港的城市情懷,當中落難青年陳洛軍誤闖城寨,赫然發現城寨內亂中有序,兼容並蓄,他在內結識了一眾好兄弟,奮力抵抗惡勢力的入侵,展開連番惡鬥,誓死保衛這個安身之地。
政府表示會與劇組商討,將部分拍攝場景呈現給大家觀賞,並研究作較長期的展覽,發展電影旅遊產業。又將優化現時寨城導賞團的內容及安排,加強歷史介紹,亦會培訓旅遊從業員,增強對寨城歷史和景點的認識,以提升本地旅遊景點的吸引力。
我認為亦應趁此機會讓參觀者上一堂國民教育課及與內地血濃於水的淵源,寨城也是香港歷史一重要部分。源於清政府為了保護「官富場」--尖沙咀與茶果嶺一帶的鹽場,包括今天的觀塘、九龍城及油尖旺區,於九龍村建「九龍寨城(後又稱為城寨和城岩)」。1841年英國人佔領香港島,為了保護九龍,1847年在寨城外加建一高高圍牆,保障在內500多名駐軍的安全。
英國人惡行早於佔領香港前發生,1839年一艘停泊在尖沙咀海面的英國鴉片船,一船員登上九龍買醉,打死村民林維喜,當時英軍統帥義律Charles Elliot不但不交出該名殺人犯給寨城內的衙門審理,更在英軍艦上判該英軍有罪及遣回英國,違反國際公約,清政府與他交涉時,他更領兵攻打寨城,但被清軍參將賴恩爵率兵在官涌擊退,是史上第一場中英交戰--「九龍海戰」。後亦有多次小規模衝突,主張嚴禁進口鴉片欽差大臣林則徐曾經7次打敗英軍。
之後引發的鴉片戰爭,清政府被逼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割讓了香港島。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納入英治香港。
19世紀末,列強在中國霸佔土地及強租海灣,1898年與英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99年,條件是清官員可留守寨城,清官員可使用龍津石橋出入。
港英輔政司駱克Lockhart曾勘測寨城--「離海岸四分之一英里處,由一座建於1847年的城牆包圍,幾乎就像一個平行四邊形,長闊為700英呎及400英呎,面積6.5英畝。花崗岩建成的城牆頂寬15英尺,平均高度為13英尺。牆上有6個哨樓,兩個木製城門鑲有鐵板,城內駐軍544人,200平民。指揮官是一名協領,直屬廣東省的陸軍司令。」
1899年,英國在接管新界時,遭村民武力抵抗,與英軍戰鬥,史稱「抗英六日戰爭」,港督卜力以此為藉口,聲稱反抗是廣東政府透過城寨官員策劃,以《專條》中的「所有現在九龍城內駐紮之中國官員,仍可在城內各司其事,惟不得與保衛香港之武備有所妨礙」,命令駐港英軍司令加士居少將出兵佔領寨城,把所有滿清官兵驅逐離開香港。
自此,寨城成為「三不管」地方。
何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