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七夕 | 無名指

  今天是七夕,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見之日。現在人們對沒有假期的節日好像沒那麼在意了,其實我也沒想起,不過前幾天見香燭紙紮舖門前有個牌子,寫着「有七姐衣賣」,才記得七姐誕。

  年輕讀者可能不知道甚麼是七姐衣,那是一種長方形的彩紙,人們把它捲成筒型,恍如一匹匹五彩繽紛的布料,七夕晚上燒給七姐,也就是織女。傳說她心靈手巧,織布和針黹功夫極好,婦女都希望能學到她的手藝,燒衣拜祭她,所以七夕又叫乞巧節。

  在我成長的年代,每到七夕總有很多人在路邊燒七姐衣,短短50米的一條街可能就有10個火頭。以前的街燈也許沒現在的亮,燒衣的火光煞是好看。一周之後的盂蘭節,街邊燒衣的場景幾乎一模一樣,但氣氛就是差天共地。現在想來,七姐誕大人都會讓小孩幫忙燒衣,或在燒衣時讓他們在路邊玩;相比之下,盂蘭節禁忌多很多,小孩都不敢亂叫亂動,甚至不讓出門。

  我小時候只知道七姐,到長大一點才聽說牛郎織女。他們的故事版本極多,甚至與董永和七仙女的掌故相互影響,可是殊途同歸,結局還是宿命的在鵲橋「金風玉露一相逢」。

  今時今日已很少人七夕晚在路邊燒衣了,這節日未被遺忘,倒是拜商人所賜,它和元宵一樣,被包裝成中式情人節。有人質疑牛郎織女愛得再深,畢竟一年才見得一面,這天怎可當作情人節?如果乞求七姐的巧手已不合時宜,一生守候一個人的忠貞,又會否被淘汰呢?

資深唱片人兼樂迷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