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英國侵略前的本地法治——公所 | 猛料阿Sir講古

  港英時期,無論是教育、文化和傳媒都牢牢控制在英國人手上,稍有踏着紅線的,小則被政治部(直屬英國軍情6處)帶到其總部恐嚇及警告,大則交法庭重判(早年更即時遞解出境),有牌照的則被註銷。80年代電視台播映電影《火燒圓明園》預告片,主持人葉特生據歷史直言「英法聯軍趁火打劫,掠去很多中國國寶,早年可見陳列於大英博物館」,電視台總經理翌日即收到兩名高官黎敦義及鍾逸傑電話問「還要不要牌照?」

  英國人為了淡化其醜惡的一面,十八世紀初,為了獲得中國的茶葉、瓷器和絲織品等,不惜從他們的殖民地印度種植鴉片提煉成毒品後,向中國傾銷荼毒國人,從而賺取大量白銀(金錢)。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和香港禁鴉片煙,又禁止香港販商為英國煙商船補給,英國人無賴地攻擊九龍駐軍,曾多次被林則徐擊退,最後英國派遣遠征軍發動鴉片戰爭,先後佔領香港島,奪取九龍半島和租借新界99年,繼而合法地賣鴉片煙直至二次大戰時聯合國禁止才停止。所有英商在開埠初的100年都參與販賣鴉片煙生意,由物流至銷售層面不等。

  又說香港的發展和法治都是自他們1841年佔領後才開始,之前是荒蕪之地。其實對中國歷史略有認識都知,在英國人到之前香港已有不同的村落和墟市,有中國傳統的「公所」和鄉紳村長協助政府管理地方事務。

  而英國人佔領香港後行使的以華制華政策,在上環容許與他們要好的華人興建文武廟附「公所」來管治華人。這做法,早於他們300年,明朝時已在梅窩興建的文武廟及公所實施。除此之外,十八世紀初客家人從廣東來港,有些居於九龍灣一帶以採石和務農為生,九龍四山(牛頭角、茜草灣、茶果嶺和鯉魚門)的優質大麻石加上他們良好的採石技術,使採石業迅速發展,他們都是在茜草灣的公所處理各種事務,該區的石礦場由九龍寨城管轄,更授權每山一人為代表,稱為「四山頭人」,負責地方事務,可穿着官服。在香港島方面,赤柱天后廟、銅鑼灣天后廟和鴨洲洪聖廟等都是地方治理的公所。

  由此可見香港早已有鄉村和法治,一切不是由英國人侵略後而來,為了增加對本地歷史認識,應把英治時刻意淡化的重新展現出來,包括設置林則徐禁鴉片煙紀念館和日本侵略香港的三年多黑暗歲月資料館等。避免一些無知的人「認賊當父」和把侵略國當成自己的家鄉!

何明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