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雄威 - 藍牙 | 乳齒童時

「藍牙」是1996年北歐愛立信Ericsson和諾基亞Nokia與美國英特爾Intel等公司合作開發的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這名稱源於10世紀統一丹麥和挪威部分地區的丹麥國王Harald Gormsson,傳說他有一顆因壞死而變了藍色的牙齒,由英特爾工程師Jim Kardach在閱讀北歐歷史小說時想到此名,並在會議中說服團隊採用,以那位國王聯合兩國的歷史,寓意「連接不同裝置」。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種因基因突變引致的罕有遺傳病「牙本質形成不全症」,會令全口牙齒藍色,造成真正的藍牙!
這種上萬人才有一個的疾病,破壞琺琅質以下的牙本質的發育,令牙齒變質變形變色,顏色從半透明的藍色到黃褐色,牙質脆弱,容易被磨損斷裂,琺琅質因下面的牙本質不能提供足夠支撐而脫落,嚴重影響咀嚼功能及儀容,也令成長中的兒童失去自信心,情緒低落。
在兒童的X光片中可以看到發育中的牙齒牙冠細小及呈球形,牙腳短小及牙髓肥大。與我上周琺琅質形成不全症專欄提及的治療一樣,要早診斷早保護。
無論是琺琅質或是牙本質形成不全,治療無論對醫生或是病人都是一大挑戰,既要提升功能,亦需改善外觀。
琺琅質及牙本質形成不全症本身無法治癒,許多醫護人員對這種遺傳病並不熟悉,導致延誤斷症及護理不足。部分病人亦會同時有成骨不全症,骨質疏鬆。希望透過上期及今期文章,提高幼兒照顧者對這疾病的認識,盡早轉介至專科兒童牙醫,確保病人得到適切的治療!
潘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