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門 - 喉聲、頭聲、假聲 | 慢活時代

  看《中年好聲音》其中一種樂趣,是聽一些專業評判分析參賽者何時應用哪種發聲方法來演繹歌曲。我雖沒受過正統音樂訓練,但多年來演唱各類歌曲,也累積了不少經驗心得。人的聲線很複雜,常見的發聲方法有3種。所謂喉嚨聲(或胸腔聲),是唱一般流行曲時採用,像說話那樣的自然發聲,音域(即高低音的上下幅度)也和平時說話的音域差不多,不適合唱最高和最低音,但可以表達真摯的情感。

  所謂頭聲,是西洋美聲和粵曲慣用的唱法,利用喉頭較上的咽部發聲,可以發出嚮亮而透徹的聲音,而且音域更廣,飆高音和發低音時需要用到。形象化的說法是,聲音好像從頭頂冒出來,呈拋物線地直達場館的最遠處,因此稱為「頭聲」。唱歌劇和粵劇原則上不需要擴音器,就是這個原因。頭聲講求咽部肌肉的精確控制和固定,所以會影響吐字的準確性。至於假聲,就是震動聲帶的邊緣部分而發出較高和尖的聲音,所以一首歌的最高那幾個音往往需要用到假聲。

  假聲的特點很明顯,它不是人最真的聲音,所以歌者聲線的辨識度較低。以前的粵語流行曲很少用到假聲,我印象中第一首要用假聲的金曲是陳百強的《漣漪》,但現在絕大部分男歌手的歌都廣泛地使用了。你會發覺新一代的成功歌手都能把真聲(頭聲/喉聲)和假聲圓滑地交替使用,可以道出現代流行曲的多元情感和意境。

前資深公務員
現任時事評論員
音樂人
楊立門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