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洛 - 借《門逃》反思宗教 | 嘉洛的光影世界

  曉格蘭特近年戲路廣闊了,由搞笑到反派均可,今次《門逃》中演的列特先生,將兩位摩門教少女傳教士困在一間古舊大屋中,來一場宗教主義辯證及生死相搏,其演出令觀眾刮目相看。當然影片開首吸引,借千百年宗教發展去質疑其本質只是一種意識形態控制,符合近年覺醒主義(Wokeism)擴展至不同文明價值沖擊,表面上是探討多元可能性,實質想暗地裏起革命。

  《門逃》上半部宗教辯論有趣,將大富翁紙板遊戲發展、流行文化等比喻猶太教、基督教至伊斯蘭教發展;隨着爭辯升級至宗教是否控制思想,及今天信仰者有否信心問題後,影片懸念與張力不斷升溫,可是編導最終未能提供一個合理及具認受性的答案,只好將影片下半部劇情推向驚慄電影格局了事。結果影片如列特先生放於大廳上的迷宮桌遊一樣,觀眾跟女主角一樣被誘進入其中,享受被驚嚇的過程,當中細節亦有不少砂石。

  電影中的宗教象徵強,列德先生做神論點是一方面批評其他宗教控制信眾,自己透過控制行為和製造奇蹟來創造新的宗教教義,在家中地底囚籠內培育「假先知」,像照顧植物一樣將她們身體部分如「教義」作出修剪。影片結局時,列德實際上創造了一位真先知來,女傳教士巴恩斯姊妹最終從死裏復活,死前用附有尖釘的木頭殺死列德。讓另一個初信者帕克斯頓姊妹逃出生天,後者的重生是因前者的犧牲而獲得救贖。

  若果列德先生是批判被組織僵化了的宗教,巴恩斯跟帕克斯頓則是從內心信仰和愛出發而獲救,再次肯定宗教予人盼望與信心的存在價值。

嘉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