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職業治療 助人重返工作崗位 (下)
上文提到:職業治療的目標,是幫助服務使用者盡展所能,投入日常生活。當中包括協助為因傷或患病的僱員盡早康復,重返工作崗位。
個案分享:
李女士患有嚴重的坐骨神經痛,完成了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但腰痛仍然存在,術後半年仍未能復工,骨科醫生於是為她轉介職業治療進行工作復康。
在進行工作能力評估前,職業治療師除了透過面談,了解李女士的問題外;亦透過腰背功能問卷評估她能夠從事的勞動能力強度,以及林氏就業準備評估量表來初步判斷她的就業意願。
從李女士的談話中,治療師發現她十分重視工作。雖然只是在一個小食檔賣魚蛋和燒賣等小吃,不是什麼高薪厚職;但工作是她生活的重心,很擔心失去工作能力。現在她每天不是休息,就是進行不同的治療,希望快些好起來,可以再投入工作。
電腦化模擬器材評估工作能力
其後,職業治療師利用電腦化工作模擬器材,評估李女士的峰值力、工作耐力和實時工作功率輸出、Valpar工件及模擬工作場所評估她的工作姿勢如站立、彎腰、蹲下和轉身等軀幹活動能力。
根據各種基於工作任務而設計的工作能力評估,職業治療師發現她的8個基本工作力量,包括 舉腿力量 、舉臂力量、高度靠近舉起力量、 雙側推力、雙側拉力、 單側拉力、單側舉力、運送力均低於5磅,而其空中作業耐力,側彎腰及蹲下耐力平均少於10分鐘。反映李女士的整體工作能力只達工作要求的三成。
職業治療師測試李女士的提舉力量
職業治療師評估李女士的雙側推力
度身設計強化復康訓練
有見及此,治療師按她的能力提供工作能力強化復康訓練,按反應慢慢由輕至重,慢慢地加長訓練時間。除此之外,治療師發現她日常生活的安排,對她康復進展影響極大。原來李女士平日主要是休息和接受治療,缺乏主動的活動,這樣不但未能加速復康,反而是有害無益!所以也教她健身氣功八段錦,建議她練習,作為她每天的活動之一。於是,李女士慢慢由被動的生活模式改變成主動掌控自己每天的生活,後來治療師亦建議她增加其他有趣的活動如行山等,寓訓練於娛樂。
三個月後可再次投入工作
經過三個月的工作復康,李女士的能力已經達到一般工人的八成,治療師建議李女士可嘗試一些工時較短的工作。最終她經朋友介紹,找到一份早上在中環賣三文治的工作,經分析,她的能力應可應付這份工作的要求。治療師再三提醒她每天工作前要伸展身體和留意工作檯的高度,避免彎著腰工作,也要利用空檔時間伸展一下,如果工作上有困難或腰痛情況轉差,就再回來找職業治療師。
過了兩個月,李女士回來覆診時,興高彩烈地談到自己的工作,更準備增加工時呢!看到李女士的改變,治療師不禁泛起滿足的微笑,是時候結束這個工作復康療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