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遊|一位難求!參觀前深水埗配水庫 探尋石硤尾主教山英殖時代古羅馬建築
英女王的離開,教人懷念港英時代在香港種下的一切美好事物,湊巧今周參加了水務署的前深水埗配水庫導賞團,走入百年前英國工程師留下的一級古蹟,了解其結構與九龍半島供水的歷史。
一位難求!每月初網上開放預約
能夠走進這古蹟,純粹因為兩個意外。第一個意外,是2020年12月水務署意外清拆了部份位於石硤尾窩仔山山頂的戰前配水庫,使這個長埋地底的罕有古蹟曝光。原來因為水務署以「水缸」稱呼配水庫,令古蹟辦以為是一個普通水缸並展開清拆;結果古羅馬式柱樑及紅磚建築引起市民關注,由最初深水埗街坊到場舉牌抗議,到保育團體、歷史專頁和區議員關注,工程最終剎停,並於2021年6月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年底開始舉辦免費導賞團,讓市民走進這座未被發掘前也謝絕參觀的百年古蹟。
第二個意外,是預約上的意料之外。導賞團由開辦至今,都難以預約,加上疫情限制了參觀人數和團數,每個月初登入網站時都預約不果,幸運地9月1日登入時發現數天後有空位,立即「執雞」預約成功,促成今次「意外」參觀。
登上主教山 走落圓形大水缸
主教山這名字不常聽見,位置卻在旺中帶靜的石硤尾,由港鐵站一出來往上望,就是主教山的身影。主教山一直以來是附近街坊的晨運熱點,由巴域街沿斜路一路走上,爬樓梯就可登頂,山頂平地多年來由水務署圍封,沒人知曉山頂草地下方是怎樣模樣,但整座山卻起滿了民間自建的乒乓波枱、健身單車、廟宇等,可是一個與世無爭的靜土。
▲石硤尾站一出其實就是主教山
▲巴域街集合點
▲由巴域街往主教山走
▲要走約300級樓梯登上山頂
▲深水埗主教山
▲主教山上有不少街坊擺設的運動設施及寺廟
▲以前用簡陋圍欄圈住的山頂,現加建築鐵閘
導賞團在巴域街集合,再由導賞員講解並帶領登上300多級樓梯的主教山,聽過一輪百多年前港英政府剛接管九龍半島時,由沒有水塘到開發儲水設施的歷史,就徐徐走下蓋篷下新建的樓梯,在圓形的大水缸內探索。前深水埗配水庫曾是連接水塘至用戶之間的中轉站,由於為九龍半島供水的第一座水塘遠至金山的九龍水塘,九龍半島上共建了3個中轉站,另外兩個位於油麻地及紅磡,以為九龍塘、深水埗一帶供應食水。
▲因拆卸而見天日的位置,建成玻璃蓋篷,並成了配水庫的入口
▲每人可借用的接收器,要自備耳筒
▲進入配水庫前聽導賞員講解歷史
▲走落樓梯便是重見天日的前配水庫
▲配水庫平面圖
▲在山頂地面可見的通風天井
前深水埗配水庫在清拆時,將圓形儲水池中108條花崗岩柱拆掉了4條,石柱之上則以紅磚砌成仿羅馬式拱券,雖被稱為「羅馬式」建築,卻與坊間稱呼的羅馬建築無關,紅磚之上的混凝土天花牆,間隔之間設有讓空氣和水流涌的平衡管,另有小型天井和通風井,建築中充滿智慧,使九龍區供水無間斷數十載;後來因為新界更大的水塘落成,以及引入東江水,這幾座百年歷史的配水庫便被更大容量的新處所取替;當中有些已被拆卸,如同樣是仿古羅馬建築的紅磡、馬己仙峽道及克頓道配水庫。幸好在這個時代,民間抗議的聲音仍能保住一些被忽略的古蹟,希望香港的美好,可以像前深水埗配水庫一樣不會再倒下。
▲一步一步走下樓梯,發現配水庫中的石柱陣相當整齊宏偉
▲仿古羅馬式的圓搭形走廊
▲天花是石屎,以前山頂上的大樹的氣根生進配水庫中
▲配水庫最深處看到的景象,也很難相信這是一座儲水缸
▲當日被破壞的天花和石柱,仍原塊保留在配水庫內
:::前深水埗配水庫導賞團:::
參加費用:免費
報名辦法:每月1日上午9時開放翌月之時間,可以個人(1-4人)或團體報名
人數:每團最多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