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疤|「緣份到了自然會好? 」拆解4大類「蟹足腫拖延症」!
蟹足腫發病期短則數年,長則可達數十年。雖然患者理應有充足時間治理,但臨床所見,不少蟹足腫患者都在病況十分嚴重時才求醫,因而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到底拖延治療會帶來甚麼後果?以下一起解構「蟹足腫拖延症」四大類型!
(一)瀟灑型:認為「蟹足腫只是外觀問題」
現時仍有不少人以為蟹足腫只是普通皮膚問題,單單會影響外觀,甚至誤以為蟹足腫會自然痊癒,結果忽視其嚴重性。其實蟹足腫的特性就如癌腫瘤一樣,會不斷增大,除了影響外表,痕癢、脹痛等症狀更會影響患者的情緒、睡眠質素以至社交。如蟹足腫生長於胸部、背部或腹部等皮脂腺較多的位置,更有可能堵塞毛孔,引致皮膚膿腫、潰爛,後果可大可小!
(二)悲觀型:認為「蟹足腫無藥可救」
多年前蟹足腫的治療方法尚欠完善,有些患者的想法就停留在「當年」的狀況。其實醫學發展迅速,現今大部分蟹足腫個案都可透過各種治療方法控制病情。除了類固醇注射外,還包括抗腫瘤藥物混合類固醇注射、冷凍治療、手術切除合併SRT淺層放射治療、壓力治療、激光治療等可供選擇,可見蟹足腫絕非「不治之症」。
(三)鴕鳥型:認為「不治療就不用受苦」
治療蟹足腫是一場「持久戰」,不少患者當發現不能單靠短期治療就可見效,而注射類固醇也會引起不少痛楚,會對治療產生恐懼,「拖得就拖」。雖然類固醇注射會帶來不適,但在治療早期蟹足腫方面有顯著效用,若患者誤以為「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一旦蟹足腫病情加劇,治療將會更加複雜,帶來的痛苦反而更大。
(四)投射型:認為「別人的經驗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當蟹足腫患者看到網上討論區有「過來人」指「治療好痛」、「唔會斷尾」等,容易受負面訊息影響,變得心灰意冷,消極面對。其實每個人體質和病情並不相同,不應將別人的經驗投射到自己身上。加上網上世界以「訴苦」為主,未必有太多成功案例,因此不能盡信。
「拖延症」對治療蟹足腫而言是不理性行為,即使明知立即行動對自己有利,但還是會「一拖再拖」。你屬於以上其中一類型嗎?你又準備好克服「蟹足腫拖延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