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小食|蛋撻、菠蘿油…說好香港故事

承本欄趙敏郡主早前介紹。的確,香港美食是可以說好香港故事的重要媒介。記得多年前,有節目在街頭進問訪問,問港人認為香港有什麼特色?隨口說出來的,十居八九都是民間小食:雞蛋仔、豆腐花、煲仔飯、沙爹牛肉麵、餐蛋治、蛋撻、菠蘿油、絲襪奶茶,全是耳熟能詳、香港地道特色文化的一部份。

或有人會問,這些小食能登大雅之堂?能說好香港故事?疫情前,相信不少朋友都見過,外國遊客來港,在街頭巷尾,左穿右插,為的就是尋找這些地道美食的芳蹤。他們的旅遊書、手機程式介紹的,不少都有這些民間風味,甚至部份已是米芝蓮推介的街頭小吃,成為世界閱讀香港故事的重要章節。

為何這些民間小食能成為香港故事的一部份?跟大家分享一件往事。初中時期,一位同學的爸爸經常會帶我們出去遊玩,他是一名教師,在我們心目中,他認識的東西很多。有次,大夥兒踢完足球,到茶餐廳吃喝,有人點揚州炒飯,有人點西炒飯;有同學問:「叔叔,為何茶餐廳又有中式又有西式?」那爸爸看著他說:「哎呀,你觀察力真好!」然後眼睛環視大家一周,說:「你們想想,那不就是香港的縮影嗎?」

後來,多次想起叔叔的說話,覺得頗有道理。雞蛋仔、豆腐花、煲仔飯、沙爹牛肉麵、餐蛋治、蛋撻、菠蘿油、絲襪奶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中西混合的元素在內,不是完全中式,也不是完全西式。香港之所以是國家一個重要的對外文化交流窗口,正是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最近在第七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指出的中西文化鮮明特色的人文積澱。要說好香港故事,道在其中。

最後,想分享一些生活瑣事,不知讀者們有沒有同樣感受?疫情前,港人喜歡出外旅遊,每次外出四、五天或以上,在當地第二、三天,胃部就開始想念香港味道,吃不到,晚上也得在行李箱找個杯麵出來解解情緒。回到香港,行李都未放回家,第一時間想跑到茶餐廳,來份常餐:一碗熱熱的沙爹牛肉麵、一份火腿奄列、一杯絲襪奶茶。一入口,哇!有陣感動!有人說,這是思鄉情緒。我想,這也是港人能說好香港故事的特性。

宋兔馬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其工作單位或就讀大學之意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