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拆解3大常見誤解 治療達這次數可見成效?

只要一講到心理治療,相信有不少亞洲人,特別是香港,對之而抗。您是否覺得自己的狀況沒有嚴重到需要治療的程度?你覺得尋求幫助是軟弱? 治療師只是付費的朋友? 如果你這樣想,您可能對心理治療存在一些誤解。 以下人們對心理治療的三大誤解。

1. 治療只針對嚴重的問題?

心理治療確實可以成功地處理許多嚴重的心理狀況,甚至是精神病,例如創傷後遺症、抑鬱症、焦慮症等等。

但這只是其中一個用途。 心理治療適用於處理日常生活各種挑戰,治療的另一個用途是讓你更了解自己,達致自我成長,甚至改善生活質素,增強自尊感、提高幸福感。

除此之外,諮詢亦能讓人學習如何應對日常生活中重大的改變,如分開、離婚、失去所愛的人。

同時,心理治療亦重視問題處理,例如促進健康的人際關係模式、減少消極的自我對話、提高自尊、應對壓力的策略、成為更好的父母、實現人生目標或在過渡時期獲得所需的支持。

2. 多少節治療可解決問題?

很多人都會問:到底進行多少節治療才可痊愈。無可否認,治療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時間,治療師亦無法給予確實的答案,無法告訴你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情,能夠讓情況得以痊愈,畢竟它不屬於身體的疾病,這就是精神疾病的不同之處。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 (APA) ,顯著改善狀況的心理治療需要每周進行一次治療,每次大約50分鐘,連續12至16週。當中大約 50% 的人在接受15-20次療程後,情況有顯著改善。

3. 接受治療的人都是軟弱且不穩定?

對於某些人,特別是那些重視「堅強」來說,他們是接受治療被「失敗」。 他們認為需要治療的人軟弱無能,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更惡劣的情況是,這些人會一直否認自己的狀況,認為不需要治療,讓狀況日趨嚴重,甚至無法上學、工作,認為自己接受治療便等於軟弱無能。

實際上,情況恰恰相反。 根據研究,在治療中的人士通常比那些抗拒諮商的人,更有健康的心理狀況,因為在治療的人士逐漸學習理解自己、學習適當地應對壓力、促進自我成長和整體幸福感。

世界各地對心理治療的誤解依然存在,為了促進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有責任為自己、身邊的人、以及整個社會撇除這些誤解,讓每個人都能實現充實、快樂的人生。

References

Cook, S. C., Schwartz, A. C., & Kaslow, N. J. (2017). Evidence-Based Psychotherapy: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Neurotherapeutics :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NeuroTherapeutics, 14(3), 537–545. https://doi.org/10.1007/s13311-017-0549-4

Zweben J. E. (1989). Recovery-oriented psychotherapy: patient resistances and therapist dilemmas. Journal of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6(2), 123–132. https://doi.org/10.1016/0740-5472(89)90040-8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