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防治 糖尿病腎病併發尿路感染|徐大基中醫師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且嚴重的併發症之一,此類患者容易發生尿路感染,預防十分重要。

首先要合理控制血糖,患者需嚴格遵循醫囑用藥,定時監測血糖;合理飲食,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適當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等;適度運動但避免過度勞累。其次,適量飲水很關鍵,如無水腫、心衰、腎功能衰竭等,則適當多飲水,以保持足夠尿量,如每天尿量不少於 1500 毫升,可沖洗尿道。再者,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清潔。還要避免憋尿,以防尿液在膀胱內停留過長滋生細菌。另外,選擇寬鬆透氣的棉質內褲,保持會陰部乾燥等。

中醫藥治療

臨床上可進行辨證論治。

下焦濕熱證,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以清熱利濕通淋,可選八正散加減。此方選用車前子、瞿麥、萹蓄等藥物,車前子能清熱利尿,瞿麥善於利尿通淋,萹蓄可清熱利水等。

脾腎兩虛證,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反復發作,伴腰膝酸軟等。治以健脾補腎、利濕通淋,用無比山藥丸加減。此方選用山藥、茯苓、熟地等藥物。山藥健脾益腎,茯苓健脾滲濕,熟地滋陰補腎等。

氣陰兩虛證,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及口乾口渴等。治以益氣養陰、清熱通淋,可選參芪地黃湯加減。此方選用人參、黃芪、生地等藥物。人參大補元氣,黃芪補氣升陽,生地滋陰清熱等。

單味中藥,如黃芪,可提高機體免疫力,減輕蛋白尿,還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黃柏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可用於下焦濕熱所致尿路感染;蒲公英可清熱解毒、利尿通淋。

中醫外治法也具有一定的作用。針灸可選取腎俞、膀胱俞等穴位,調節臟腑功能、通利小便、清熱解毒。女性患者可採用中藥坐浴,如用苦參、黃柏等煎水坐浴,緩解外陰瘙癢、灼痛,預防尿路感染。

湯水

玉米鬚綠豆湯

材料:

玉米鬚、綠豆適量。

做法:

將玉米鬚、綠豆洗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至綠豆熟爛即可。

功效:

玉米鬚有利尿消腫的作用,綠豆清熱解毒。此湯水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預防尿路感染有一定幫助。

以上資料供參考,如有需要可諮詢註冊中醫師。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