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感還是橡膠感?避免成為饅化臉|麥凱婷醫生
饅化臉是近年醫美界熱烈討論的話題,指的是臉部出現過度膨脹感,像是饅頭發脹一樣的感覺,又叫「pillow face」。醫學術語來說,其實過度填充綜合症(Overfilled syndrome)。臨床上看到不少醫美後不自然的案例,例如額頭太凸如壽星公、蘋果肌太豐滿做表情不懂得動、法令紋填得太滿反而顯得下垂等等。
說到這裡,對醫美有研究的讀者一定覺得:「應該是求美者太貪心,完全沒有顧及本來的面部基礎,一心只想弄得越脹越好。饅化也怨不得別人。」當然,這樣的臨床個案的很多的,有時候求美者對臉相的了解都是來自鏡頭和照片,可是在自拍鏡頭看起來很漂亮的臉蛋,到了現實生活就會相當突兀了。
曾經有個個案,她到韓國旅行,朋友預約了醫美療程,原本沒有準備做醫美的她也在游說後在法令紋及鼻基底注射了透明質酸。注射那一刻其實已感覺不妙,覺得臉莫明其妙的腫脹,完全沒有變年輕的感覺。當地業者表示初時有輕微水腫,數天後收水就自然了。可是回港後仍然是腫腫的,而且人中拉長,鼻周膨脹,令嘴巴向前突,像猴子一樣,比沒有微整更醜。於是急急注射溶解透明質酸的溶解酶來回復原狀。
透明質酸是有「後悔藥」的,如後悔、不喜歡、不需要了,是可以用溶解酶來浴解。臨床上另外一個困擾的個案是:我也不貪心,初微調的時候份量也不多,也很自然,為什麼我剛填充時明明很好看的,可是之後好像饅化了,甚至出現一粒粒的硬粒不退,不是說一年左右就會自然吸收的嗎﹖
的確,官方說明書和醫學研究都表示透明質酸會在6-9個月被人體自然吸收。雖然透明質酸是人體已有的成份,可是始終是外來物,有機會被細胞認為是「異物」,在外形成包膜把它包住。因為包膜的關係,裡面的透明質酸就不能被人體吸收,在皮膚深處形成硬粒或硬塊。再加上透明質酸有吸水的特性,一旦臉部水腫,包膜中的透明質酸也會吸水膨脹,令臉部出現超乎預期的腫脹,而且時輕時重,失去了透明質酸改善臉型的本意。
這種情況同樣是利用溶解酶來溶解,醫生會找出殘留的透明質酸來針對性注射溶解酶。但由於皮膚深處的空間已被包膜包住的透明質酸撐住了一段時間,透明質酸溶解後,皮膚有機會出現凹陷、鬆馳的情況,那就需要進行一些收緊皮膚的療程如HIFU、單極射頻來修復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