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奇譚——朱元璋怒破三山島(下)

       說到這裏,劉伯溫也興奮起來了:「大王,你是當代的真龍,三山島是野龍,上天讓真龍鎮野龍,這也是天意啊!請大王放心,龍脈一斷,再也無法恢復,大王的江山可保萬萬年啊!」
      朱元璋拊掌大笑:「這劉伯溫還真是能人!」他邊思忖邊下令,召集幾個心腹愛將,調兵遣卒,開溝挖渠,截斷龍脈,實施劉伯溫的計策。
      朱元璋起於草莽,兵源主要來自農民,開壕挖溝、掀鋤揮鎬都是老本行,所以軍令一下,僅僅一天工夫,溝渠已完成大半,只等明天再花上一個上午,即可大功告成。朱元璋得知後高興不已,馬上下令慰勞軍卒,一醉方休。心頭之患將除,朱元璋也格外放鬆,這一夜總算睡了一個甜甜的安穩覺。
      可是第二天一早,去挖渠的軍士來報,昨天已接近完成的溝渠一夜間已被山石泥土填滿,必須重新開挖。當時島上居民不足百戶,而且老人兒童居多,即使有心要護「龍脈」,也力不從心,何況大軍壓島,小小草民也絕不敢拿自家身家性命來冒險,雞蛋碰石頭啊!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無奈下令增加軍士,重新開挖。
      說來奇怪,不管增加多少軍士,當天溝渠總無法完成,而一夜過後,大部份已掘成的溝渠又被泥石填滿,勞而無功。一連數天,都是如此。
      難道這真是天意?這「龍脈」真挖不得?朱元璋愈想愈焦慮,心想此事除劉伯溫外,其他人難以解決,馬上下令召見劉伯溫。
      這幾天,劉伯溫可適意了,他本身是個文人,喜文愛墨,探幽尋古也是天性。島上古跡纍纍,那唐代的井、晉代的佛、宋代的碑、元代的帖,古宅舊寺,奇樹異草,沉澱着三山島數千年的文化底蘊,使他流連忘返,樂不思蜀。他又彷彿回到求學的年代,細細的看,靜靜的思。
      自追隨朱元璋以來,戍馬匆忽,他第一次如此悠閒、平靜;眺望青山,俯視碧水,只覺自己似在仙境中遨遊,在大自然中融化,再也不想出來。他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即使登上島後,遙望太湖中的厥山、澤山和蠡墅山,深切感到「三山島上看,依然有三山。」他陶醉在山水之間,享受着田園樂趣,早已把挖「龍脈」的事忘得一乾二淨了。
      忽聽大王召見,不得不又回到現實中來。劉伯溫不敢怠慢,匆匆趕到朱元璋的軍帳,聽朱元璋一說,也楞住了。靜思片刻,掐指一算:「大王,還有辦法。」「甚麼辦法?」朱元璋急問。「大王莫急,此法定可奏效。」劉伯溫俯身向前,在朱元璋的耳邊輕輕的嘀咕了幾句。
      朱元璋雖然不明白其中道理,但劉伯溫之言,他是深信不疑的。第二天下午,在軍士收工之前,朱元璋親臨施工現場,大聲吩咐眾人:「馬上收工,但將挖渠的所有工具統統留在溝底,不得有誤。」軍士們雖然摸不着頭腦,但軍令如山,當然照辦。當晚這些鐵製的農具,便全部棄置在即將完成的溝底了。
      第二天,劉伯溫早早來到朱元璋的大帳,陪伴他去現場察看,只見溝內再也沒有半點泥石落下,只是在溝底積了一層暗紅色如殘血一般的液體,這時朱元璋方才相信,龍脈確被挖斷,再也沒有後顧之憂了。
      直到今天,儘管島上各處的泉水都是清澈甘洌,唯獨龍頭山上的泉水,流出來的卻仍是暗紅色的濁水,染得山石污迹斑斑。據老一輩說,這就是龍還在流血啊。
      李丞責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