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區文化遊系列|繩結工藝融合古今創意 探尋三棟屋客家祝福文化

更新時間:11:00 2025-02-06
發佈時間:11:00 2025-02-06

跟隨繩結設計師蕭俞(Zoe Siu)來到荃灣,看她在三棟屋創作的設計裝置《祈願新織夢》 ,簡單的圖案,繽紛的色彩,視覺上充滿喜慶感。談到作品的設計靈感,她指指古屋門框:「就是源自三棟屋這傳統客家建築的彩門。」

現時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的Zoe ,情迷於將傳統的繩結工藝融合現代創意,近日她獲旅遊事務署主辦的創意旅遊項目「#ddHK 設計#香港地」邀請,來到三棟屋進行創作。據記載,三棟屋於1786年由陳姓客家人建立,為現時荃灣重要的客家傳統建築之一,於1981年被列為古蹟,也是香港唯一一個結合「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空間。

Zoe近年對客家傳統工藝包括客家花帶圖案亦有鑽研,為尋找創作靈感,她多次造訪三棟屋,「在探索過程中,我注意到古屋的大門正中上方色彩繽紛的凸字型木雕彩門,感覺如放了一個平安符在門口。」她翻查「彩門」的相關資料,發現記載甚少,直至找到馬素梅博士的書籍《香港及海外中式古建築的木雕彩門》 ,「香港現存約42扇客家彩門,它看來就像一艘船,對於古時坐船遷徙到各處的客家人來說,彩門就如一個平安符,帶着對一家人平安、生活美好的祝願。」

縱然以上多為口述歷史,無法考證,卻也因此給了Zoe更大的創作空間,「我決定將彩門與客家花帶的圖案結合,以縱橫編織法放大重現彩門上的吉祥圖案,包括蝙蝠(多福多壽)、蝴蝶(代表長壽)、牡丹(寓意福氣)、番石榴(代表多子孫)等,再與現代吉祥物招財貓(大富大貴)、牛油果(開花結果)和鬱金香(永恆的愛)相呼應。」另外還有客家花帶的經典圖案「攬仔花」,寄托了對新婚夫婦早生貴子的祝福。

「這種祈願風格特色的形成,彰顯了習慣與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影響,讓後人得以了解到當時人的生活及經濟發展。」她說希望透過這些文化元素的呈現,能夠引發更多人對客家文化背後深厚意義的關注與思考。《祈願新織夢》 裝置將展示至2月14日。 

文:洪白嵐 圖:吳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