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屆香港藝術節雙亮點:恢宏弦樂 VS 婉約越劇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登香港 梅花獎得主領銜越劇經典
發佈時間:09:00 2025-02-20 HKT

春回香江,香港藝術節在這個生氣勃然的季節,帶來琳琅滿目的國際化演藝節目。蜚聲國際的內地指揮家呂嘉,率領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與2009年以十九歲之齡勇奪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金獎後聲名大噪、被讚譽為「天賦異稟的藝術家」張昊辰,演奏炫技的李斯特的第一鋼琴協奏曲——一首被稱為「鋼琴音樂史上真正的劃時代作品」,音樂進程的快慢段落,層層疊疊地湧現,帶領聽眾的思緒飛馳,攀上聽覺的頂峰。張昊辰以華麗的技巧和深刻的表現力,演繹至高的鋼琴彈奏,配合呂嘉帶領近年在國際樂壇上打響名堂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給觀眾體驗內地古典音樂的新標杆,同時留下難忘的美樂回憶。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登香港 中西樂韻探索精神世界
第53屆香港藝術節掀開帷幕,今年帶來眾多中國藝術家、藝術團體及他們參與的聯合創作和製作節目,包括藝術節閉幕演出的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以及睽違15年、再踏香港藝術節台板的上海越劇院等。記者於藝術節前赴北京及台州,先後採訪了樂團多位重量級成員及先睹上海越劇院四場越劇經典,率先體驗今屆藝術節的雙亮點。
作為今屆藝術節的閉幕節目主角,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樂團)將為觀眾帶來一場融合中西樂韻精髓的音樂饗宴。是次表演是樂團首次來港演出,也正值樂團成軍15周年,表演的規格及曲目可謂前所未見。談到演出陣容,樂團節目運營組長湯寧說:「4首曲目中邀請了2位藝術家獨奏演出,他們都是當代內地各自領域中的最高水準者,下半場則會呈現由105人組成的大編制樂隊演出。」堪稱「頂配」陣容;樂團助理首席馬魏家以「很硬核,絕對展現了硬功夫」形容演出的曲目。
表演將分為上、下兩場,上半場包括西方歌劇的巔峰之作——華格納歌劇《崔斯坦與伊索爾德》的序曲及終曲〈愛之死〉,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唱出愛情的生死悲愴,歌劇改編自中世紀德國詩人的敘事詩,華格納結合自身經歷,寫出這齣讓人動容的愛情悲劇。緊接是鋼琴家張昊辰與樂團共同演奏李斯特的第一鋼琴協奏曲,該曲素有「鋼琴音樂史上真正的劃時代作品」之稱,樂章快慢段落接連出現,直奔極盡炫技之能事的璀璨尾聲。
音樂造園 尋家之旅
下半場樂風一轉,帶來中國當代作曲家姚晨創作的短篇管弦樂曲目《造園》,以西樂構建中國文人的理想居所「中式園林」。姚晨以曲目表現「園林建造的過程」,也是「尋找歸家之路的過程」,利用音符創作的旋律與和聲,為觀眾打造一座心靈的園林,「是一個精神歸宿和情感世界」 。
自古以來,中國文人喜將詩情畫意投射山林中,「造園」便是讓情感濃縮在一處園林內,作為音樂的「造園者」,姚晨選擇以交響樂演繹中國意象,使《造園》不只局限於中國,而是走向世界,「在建造園林時,如何疊山移水、栽花種草,將這些過程轉化成音樂,再透過交響樂團豐富的音色和音響,例如銅管、木管、弦樂、打擊樂,這些聲音有深有淺、有高有低,迅速創造一種空間,當中有很多動盪和起伏。」姚晨補充,在創作時特意使用中國樂器「鑼」,「鑼聲猶如鐘聲,當它響起時,感覺我們沈睡的靈魂被喚醒了。」從繁華到寧靜,混沌到井然有序,再邁向高潮,樂曲最後以鐘聲作結,一切「建造完成」。
演出的最後一曲是史克里亞賓的《狂喜之詩》,該曲被評為史克里亞賓管弦樂曲的最高傑作,他把詩句寫成交響曲,在自由狂想與嚴謹之間取得平衡,明亮與緩慢的旋律交錯,最後進入高亢澎湃的狂喜境界。樂團音樂總監呂嘉對表演曲目如此總結:「這4個作品從不同的角度體現了人類對生與死、對精神世界的探索,希望觀眾能從中得到感悟。」樂團總經理任小瓏期待地說:「相信樂團能把最好的樣子呈現給觀眾,讓觀眾喜歡並印象深刻。」
梅花獎得主領銜越劇經典 溫婉歌聲唱盡詩意愛情

北有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演奏的動人樂章,南亦有流行於滬、浙一帶的傳統戲曲劇種「越劇」,將登上今年香港藝術節的舞台。別過寒冷的北京,我們來到暖和的浙江台州,走進椒江劇院,欣賞曲調婉轉柔美的越劇,是另一番情調。演出由睽違15年、將再度踏上香港藝術節舞台的上海越劇院擔當,由趙志剛、單仰萍、章瑞虹、方亞芬等多位梅花獎得主及國家一級演員,於2月27日至3月1日為觀眾帶來四場精彩節目——《家》、袁範版《梁山伯與祝英台》、《碧玉簪》以及折子戲專場。
首場演出的《家》是根據巴金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經典劇目,2003年首演後口碑載道,旋即斬獲文華新劇目獎。故事講述20世紀初一個沒落封建大家庭的悲劇,由兩位梅花獎得主、尹派小生趙志剛及王派花旦單仰萍,分別飾演男主角覺新及女主角梅芬,呂派花旦鄧華蔚飾演瑞玨,陸派小生許傑和傅派花旦陳湜則分飾覺慧和鳴鳳。
坐在台下,率先映入眼簾是栩栩如生的梅花裝置,伴隨悠揚的簫聲,由此拉開故事序幕。主角們順序登場,清麗唱腔配合越劇獨特的細膩情節,刻劃出複雜的內心世界,將角色的情感波動、內心掙紮充分展現——「雙洞房」的淒惻、「梅林重逢」的悵然、「梅珏交心」的感動、「鳴鳳投湖」的淒美,還有「兄弟相爭」的交鋒與和解……唯美的舞台燈光設計,精緻寫實的舞台道具,塑造出幕幕經典場景,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無上享受。
打破時空 提煉愛情
當中讓我印像特別深刻的,是《家》在結合女性視角的同時,還表現了越劇的精髓——愛情,對此趙志剛稱:「我們把兩組愛情提煉出來,將其他人物都簡化。」同時展現了巴金對《家》這劇目的定義,「悲劇往往是把最美的毀滅給觀眾看,在《家》這部劇中便可以深刻感受到悲劇的力量。」為了更好地表達劇情,劇組還利用舞台手段,打破時空限制,讓三個本是身處不同時地的人現身於同一舞台,訴說不同的情感,演出經典場面如「雙洞房」及「雙訣別」,同時運用了電影的場景,推移鏡頭,「將詩意的、唯美的越劇,通過兩組愛情予以呈現。」
今次登上香港舞台,原來也是原班首演相隔22年的再度聚首。對於相隔多年再演,單仰萍直言感覺仍歷久常新,「所有道具、服裝、音樂都與22年前相同,例如台上流動的梅花道具,我們之前都有使用。」演繹到精彩場合時,「我們都淚奔了!」至於《家》這劇本也堪稱經典,在上海越劇院已傳至第三代演員演出,單仰萍表示:「《家》可以說是我們上海越劇院男女合演的一個里程碑,也是傳承經典劇目。」值得香港觀眾期待。
第53屆香港藝術節
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演奏會
- 日期及時間:3月29日(六)/8:00pm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 票價:$880、$600、$480、$380、$280,學生半價
上海越劇院《家》
- 日期及時間:2月27日(四)/7:30pm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 票價:$480、$380、$300、$220、$140,學生半價
文:葉泳心 圖:葉泳心、王小京、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提供、上海越劇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