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黎敏怡:半世紀藝術行政路 從電報年代跨越AI時代
發佈時間:12:00 2025-04-17 HKT

【從HKAAA 看藝術管理歷史系列】
1975年,剛剛畢業的我正在本港一間企業的會計部工作了差不多一年,正感工作乏味之際,一位同事把一則「The Hong Kong Philharmonic Society Ltd」的會計招聘廣告交給我,認為我符合入職要求。我查看後得知這是個與音樂有關的機構,由於從小熱愛音樂,便立即申請了。後來,我收到由「大會堂之父」陳達文簽發的聘書,興奮得難以形容。我就這樣有幸加入了當時剛轉職業化的香港管弦樂團首個行政班底,並在香港的文化殿堂大會堂上班,開展了多彩多姿的藝術行政生涯。
香港在上世紀70到80年代經濟起飛,市民對文娛康樂活動需求逐漸增加,政府銳意興建文化演出場地及成立專業藝團,推動文化藝術蓬勃發展。我在港樂的工作亦充滿新鮮感,參與了樂團成長中的很多第一次。較難忘的是1983年在新落成的紅磡體育館舉辦流行普及音樂會,每場都坐無虛席,吸引上萬觀眾欣賞;在1986年首次往內地巡演,獲國家在人民大會堂設宴歡迎。面對新項目,行政團隊邊學邊做,充滿挑戰和滿足感。
隨着樂團迅速發展,行政團隊由最初的五人逐漸增至1982年的九人。辦公室也由大會堂的小房間搬往銅鑼灣的商廈,直至1989年香港文化中心啟用,才再度搬回文化場地,與樂師們在同一空間工作。雖然當時我正在懷孕,但仍興奮地籌備裝修和搬遷事務,為港樂的「家」打點一切。當時的音樂總監艾德敦剛上任,每天在綵排後都回到行政大樓的辦公室與我們一起工作,行政和藝術人員的合作更緊密。樂團不斷進步,有90名優秀的全職樂師,吸引了不少國際級大師同台演出,將美樂帶給香港的觀眾。
培育藝術行政領航員
1994年底,我在樂團慶祝20周年後離任,全心照顧家庭。由於熱愛我的工作, 2010年我重返港樂。此時,港樂已躋身亞洲最頂尖古典樂團之列,演出更頻繁且多元化,工作依然充滿喜悅和新挑戰。令我最感自豪的是參與策劃2015至2018年間上演的華格納「指環」四套連篇歌劇音樂會,為樂團贏得「留聲機」雜誌2019「年度樂團」大獎,奠定港樂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為香港爭光。我的兩段任期合共33年,從電報年代誇越至AI時代,經歷半個世紀的變遷。我於2023年底退任港樂行政總監,並擔任顧問,繼續參與策劃五十周年慶典活動。
作為香港九大藝團之一,港樂在推動業界發展不遺餘力,多年來培育了不少藝術行政人才,舊同事遍布各大藝術機構,創下驕人成績。我在2013年獲選為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3A會」名譽秘書,並於2019年至2023年擔任協會主席,凝聚業界,培育更多藝術行政領航員。
「3A會」舉辦的「藝術行政指南」工作坊及「文化領袖論壇」,已成為業界同儕進修及交流的重要平台。2023年6月,「3A會」更首次帶領代表團出訪澳洲,參加澳洲演藝博覽,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把會務拓展至國際層面。
近年多個大型文化藝術設施相繼落成啟用,對文化藝術專才需求殷切,希望透過「3A會」的工作,吸引更多年青人投身藝術行業,推動業界專業化發展,助力香港成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
文:何黎敏怡 圖: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