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若瑟英中 告別40年舊校舍

更新時間:14:50 2016-05-23
發佈時間:01:30 2010-12-20
(星島日報報道)創校逾五十年的聖若瑟英文中學,因設施不敷應用,現時位於觀塘道的校舍,上周五最後一天運作,元旦後正式遷入鄰近彩雲邨的新校舍。校長楊少雄表示,該校是觀塘區最早創立的學校,建築設計別具特色,希望當局日後可以保留。他又透露,校方將響應辦學團體天主教香港教區號召,明年參與自願減班。

  聖若瑟英文中學位於觀塘道的校舍,在一九六八年落成,外牆上的巨型金色十字架、禮堂的劇院式兩層觀眾席與扇形舞台,以至牆壁鋪設寶藍及翠綠色紙皮石,校內的按鈕式金屬升降機,裝潢與設施當年媲美私校質素。校長楊少雄形容,校舍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堪稱劃時代設計,「當時的教育司簡乃傑在校舍揭幕時公開稱,日後新建官立中學要參考校舍作設計,足見校舍規模在四十多年前多麼『巴閉』」。

  隨着學生人數達逾千人,校舍多年前已經不敷應用,校方在兩年前成功獲教育局撥地興建新校舍。新校舍總面積達七千六百平方米,較現有校舍大兩倍半,除了設有三十個標準課室外,亦設有多媒體學習室、體能訓練中心、視聽中心等二十七個特別室,其中包括五個分班及小組教學室,以便在語文及通識科推行分組教學,「日後毋須繼續浮動班,或者在禮堂上課」。

  楊校長透露,校方計畫明年參與自願減班,中一級由五班減至四班,他認為當局提出「六加三」加強方案,讓學校在九年過渡期有更充裕的師資人手,有助提升教學質素,最終得益的是學生。他續稱,適齡人口下跌是不爭事實,認為學界須負起社會責任,「人人不縮班,最終只會變成『殺戮戰場』,對學界生態造成震撼,學校亦面對上移錯配與學習差異等問題」

  專欄作家雲海是該校知名校友之一,曾擔任圖書館管理員的他,至今難忘當年的糗事,「試過因排練唱歌比賽而忘記書包遺留在圖書館,但要應付翌日考試,總得要溫書,結果只好把圖書館的百葉窗玻璃逐塊拆下,潛入帶走書包」。他對現有校舍感到依依不捨,希望號召校友在一月二日校舍正式交吉前,返校敍舊,見證校舍關燈上鎖的一刻。

  楊校長指,遷址後,現有校舍將交還教育局,日後或會讓重建校舍的學校暫時進駐,而直屬小學亦獲教區支持申請承辦校舍。教育局回應指,正研究校舍是否需要預留用作教育用途,以配合教育政策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