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煜明﹕做研究要靠興趣
更新時間:14:52 2016-07-18
發佈時間:02:42 2000-10-25
發佈時間:02:42 2000-10-25
(星島日報報道)一本中學教科書﹐改變了盧煜明的前途﹐亦帶引了他踏上研究之旅﹐造就他成為今天香港著名的DNA專家。這位新鮮出爐的十大傑青忠告有志從事研究的人士﹕做研究一定要講興趣﹐絕對不可把它視為工作﹐否則難以孕育出新的研究意念來。
「我覺得做研究好好玩﹐好似時時刻刻都與世界各地的人競賽。」醉心研究的盧煜明醫生﹐現時在香港中文大學的化學病理學系擔任副教授﹐專門研究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九七年時當香港人信心陷於低潮時﹐他毅然放棄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工作﹐回到香港這處被認為研究經費貧
乏的地方﹐實行在有限的資源下﹐闖出自己的研究之路。
相對於英國豐富的研究資源﹐盧煜明承認香港研究資源不足﹐回港後需要「睇餸食飯」。「英國牛津的醫院只有一千張病牀﹐卻有一千三百位醫生﹐好明顯醫院較着重研究的工作。」縱然如此﹐盧煜明也沒有想過放棄﹕「香港人總覺得做研究的責任是外國人的﹐其實香港人都有責任﹐而
且要相信自己都有能力做到。」在有限的資源下﹐他曾先後成功研究應用DNA在胎兒測試及試驗器官移殖的排斥情況等。
面對冷冰冰的電腦﹐與活生生的人體恰成對比﹐偏偏盧煜明被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深深吸引。「以前中學好喜歡研究電腦程式。其實人體都有程式掌管生理系統﹐而人的程式就是DNA。」就是這樣機緣巧合﹐他由以前研究電腦程式﹐變了現在埋首探究人體程式。
盧煜明當年同時得到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及英國劍橋大學的取錄﹐卻因為一本中學教科書而改變了他的命運。他至今依然記得這本教科書的名字﹣Biolocy﹣A Functional Approach裏面有篇章介紹發現DNA的人﹐還附有劍橋大學的漂亮校舍相片﹐就是因為被劍橋大學的校舍吸引﹐
最終他捨棄史丹福大學。
作為醫學院的副教授﹐盧煜明更期望自己的學生可以成為繼承者﹐繼續自己的研究。「所以我教授學生時﹐會盡量刺激學生思考﹐令他們提出問題。」雖然他承認香港醫學生大多選擇從醫﹐甚少走研究之路﹐但他仍然寄望自己的例子能夠引發學生研究的興趣﹐而且研究絕對不是事業的絕
路。
最Hit
43歲TVB筍盤素顏浮腫嘆平民美食 身家過億物業遍佈東南亞收藏8架名車
2024-11-26 23:15
澳門港珠澳大橋免費巴士線!倫敦人/威尼斯人酒店直達 途經澳門大橋(附時間表/班次/上車地點)
2024-11-26 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