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香港文化 ︳傳統粵劇換上生活化劇本 孩子唱出活潑俏皮心聲
發佈時間:22:40 2023-01-08
現今的小朋友大多在溫室長大,物質生活不缺,衣食住行都有父母甚至是家庭傭工照顧妥貼,對勤勞、堅毅等「獅子山精神」未有深刻體會,對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亦認識不深。《親子王》帶大家了解不同學校舉辦的文化傳承活動,讓新一代學習堅毅、尊重、關愛等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首站帶大家欣賞兒童粵劇。
兒童粵劇培養責任心與自信
踢腿、蘭花手、舞動水袖等粵劇基本功,現今小孩未必聽得懂、做得到,早年粵劇在香港逐漸式微,幸而隨着愈來愈多機構推廣兒童粵劇,粵劇的精髓才得以重新發揚光大。
於2002年創立的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下稱「查篤撐」),以粵劇為工具,舞台為教室,加深孩子對傳統本土文化的認識,透過兒童粵劇「唱」、「做」、「唸」、「打」的訓練,除了學習粵劇表演技巧,孩子於過程中更學會做人處世的正面態度,從排演中培養出堅毅及責任心,並從演出中學會自信表達。不少家長在子女三、四歲起便帶他們學粵劇,由最初「坐唔定」、「叫悶」,到逐漸學會欣賞粵劇的種種,孩子們每次練習三小時都不言倦。「查篤撐」亦與不少學校合作開辦兒童教育課程,把粵劇滲入課堂及興趣班,讓粵劇文化得以傳承下去。
踏足中國文學領域的契機
要讓孩子了解本土文化,最有效的方式是讓他們親身接觸及感受, 粵劇是一個很好的媒介,造手、身段、唱腔、劇本、化妝等,均是獨有的文化藝術。「查篤撐」兒童粵劇導師傲雪瑩表示,參加活動的兒童大多介乎四至十二歲,部分是看過粵劇造型的相片,認為粵劇「又靚又好玩」,便萌生學習粵劇的念頭,年紀較小的學生最初都「坐唔定」,但會慢慢掌握課堂節奏,加上導師以有趣、輕鬆、互動的手法,深入淺出地介紹粵劇,配合適合小朋友演出的原創劇本,小朋友自然萌生興趣。「傳統粵劇大多有關國恨家仇、兒女私情,小朋友要有小朋友的粵劇,我們的兒童粵劇以讀書、孝道、友愛等生活題材作主題,令他們產生共鳴。」粵劇的詩詞更是值得欣賞的語言藝術,有別於在學校的背誦或默書,小朋友在學習及演出粵劇的過程中,慢慢對詩詞加深認識,甚至能琅琅上口,自然踏入中國文學的世界。
學習粵劇並不容易,周六的課堂一上便是三小時,對年紀小小的孩子來說,需要耐性及堅持,傲雪瑩指出,孩子對粵劇的熱愛,令他們忘記當中的艱辛。「壓腿、一字馬等動作須反覆練習,導師會用小朋友容易明白的概念指導其造手等基本功,例如話個動作好似抹窗、洗面般。」從中更可培養孩子刻苦用功的品德。近年愈來愈多孩子參與粵劇表演,不少學員會帶同弟妹、朋友前來學習,回家後又會主動與父母分享對粵劇的認識,更能連繫熟悉粵劇的祖父母輩,促進三代關係,令粵劇變成一家人的共同興趣及話題。在傳統節日,「查篤撐」亦會舉辦工作坊,透過兒童粵曲及互動遊戲講解農曆新年的文化及習俗,讓大家認識本地文化的同時,又能親子互動。
文:佘君儀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