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究揭示「藍綠灰基建」助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發佈時間:00:00 2024-05-17
受全球暖化及城市化影響,熱浪已成為全球多個城市面對的問題,推動「藍綠空間」建設是打造可持續環境,緩解熱島效應的關鍵之一。有大學最近進行的研究揭示各項綠化措施在全球不同地區的降溫成效,為決策者採取措施減低城市熱量,建設可持續發展城市提供參考依據,研究成果已於跨學科國際期刊《The Innovation》發表。
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郭海教授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合作,開展一項創新研究,團隊的研究審視世界各地不同種類基礎設施對城市降溫的作用及效果。研究聚焦三大基建類別,合稱GBGI,包括涵蓋天然樹木、草地和灌木叢等植被元素的「綠色基建」(Green Infrastructure);涵蓋池塘、湖泊和河流等水基特徵的「藍色基建」(Blue Infrastructure),以及涵蓋人造綠化牆壁、建築物外牆和天台,涉及工程結構的「灰色基建」(Grey Infrastructure)。
研究發現,GBGI 對降低城市熱量的效果因地區和城市而異。在歐洲、亞洲、北美洲及澳洲地區,GBGI的整體降溫效果分別最多達18.9°C、17.7°C 、12°C及9.63°C。以全球來說,綠色和藍色基建對降溫非常有效,前者通過蒸發、蒸騰、遮陽和隔熱等作用來調節城市熱量,後者則通過水份蒸發吸收熱能,從而達致為周邊區域降溫的效果。
至於亞洲城市的灰色基建,尤其是天台花園和涼棚,對城市降溫效果最為顯著。就以新加坡天台花園為例,可降低溫度高達17.7°C;日本和韓國的涼棚和綠化天台則可分別降低溫度達16.2°C 和 10.8°C之多。另外,線性鋪設的樹籬和栽種於街道上的樹木亦能降溫10.8°C,其中街道樹的降溫表現尤其出色,故此研究團隊建議有關當局可考慮在街道上種植更多樹木,還可為環境帶來正面影響。
倡九階段框架 建設可持續發展城市
是次研究更揭示了多項GBGI基建對緩解中國內地不同地區和城市熱島效應的效果,其中效果最為顯著的設施包括園林、濕地、綠化牆和滯留池,可分別降溫達10°C、9.27°C、8°C和7°C。雖然華北及華南地區的GBGI整體降溫效果相近,但部分設施在同一區域不同城市的降溫效果有明顯差異。在北京,園林有助降溫10°C,但在陝西,卻只有2.7°C。在香港,公園、綠化天台和高爾夫球場,可分別降溫4.9°C、4.9°C和4.2°C,這對紓緩城市過熱問題尤為重要。
由於地區背景、氣候條件和城市規劃重點不同,世界各地的 GBGI 類型也大相徑庭。是次研究將為各地政府和城市規劃者提供參考依據,優先採取有效的基建措施來降低城市過熱風險,促進社區復原力。就此,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九階段框架來實施GBGI,包括持份者參與、可行性研究、設計,以及政策的制定、實施、監測、評估、優化和複製應用。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