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加學費︱擬分三年逐年上調 計劃每年5至9% 有議員憂加幅過高致「學貸變學債」

更新時間:10:00 2024-06-20
發佈時間:10:00 2024-06-20

星島網獨家 本港資助大學學費醞釀加費多時,《星島網》昨日率先報道,政府擬於明年起,連續3年調升資助大學的學費,建議每年加幅為5%至9%,據悉政府將於日內宣布加學費的建議,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早與部分立法會議員會面講解。教育界議員朱國強稱,據了解,3年間每年的加幅約為7%,即學生由明年起要交多近3000元學費,他認為加幅過高,憂慮造成「學貸變學債」。另有議員引述當局表示,學費加幅「溫和」,但未提及實際數字,又認為現時調整學費,屬合理做法。

本報教育組


蔡若蓮早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八間資助大學學費的學生成本收回率只有約13%,未達目標成本收回率的18%。她當時透露,八大正與教資會商討2025/26至2027/28學年的3年期規劃,政府有機會在2025/26學年起調整學費,但強調不會「一步到位」上調學費水平至目標的18%水平。

本報昨日獲悉,政府擬於2025/26學年起,逐步上調資助大學的學費,初步計劃連續加費3年,每年加幅為5至9%。現時八大本地本科生的學費,劃一為4.21萬元,若要達致收回成本18%的目標,學費須調升至約5.8萬元。

本報以大學學費每年上調9%推算,若學費由2025/26學年開始增加,至2027/28學年,學費最高可達5.45萬元,但仍未達至當局所指的18%目標收回成本率。本報曾向教育局查詢加學費的時間表、調升幅度和加學費後如何支援學生需要,截稿前未獲回覆。

不少大學生昨得悉消息後,認為加學費會加重經濟負擔。大學三年級生梁同學認為,加學費或會導致更多學生赴海外升學。張同學則認為,部分學生本身因經濟原因,已需要向政府借貸交學費,再加學費只會令情況雪上加霜。

延伸閱讀:大學加學費︱成本收回不足18% 曾受審計報告批評


鄧飛料下周二行會通過後公布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朱國強表示,蔡若蓮昨早約見他與多名議員,討論逐步上調大學學費方案。他透露,據了解每年加幅約為7%,即首年將調升約2950元至約4.5萬元,而2027/28學年則會加至約5.16萬元。他又向本報表示,由於加費3年後仍未達收回成本18%的目標,估計之後仍會繼續調升,但相信要留待下屆政府決定。

朱國強又認為,加幅以去年全年整體通脹率2.1%對比是偏高,應考慮家長和學生的承受能力,認為若將加幅調低至4或5%,並攤分於較長時間增加,社會較容易接受。

教育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教育大學協理副校長周文港則認為應盡量避免加學費,即使加學費亦要保持克制,例如按通脹或公務員加薪的水平釐定。

立法會議員、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引述蔡若蓮稱加幅「溫和」,但未提及實際加幅。他認為學費20多年未有調升,調升學費亦屬合理,政府有需要啟動加費機制。他稱,大學加學費只須經行政會議審批,估計最快下次行政會議後,即下周二將公布。

立法會議員、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認為,學費有需要加價,追回與目標收回成本18%的距離,「學費5%至9%的加幅並非令人感到壓力的數字」,又引述蔡若蓮表示,會提高學生貸款和資助金額。他又稱,大學亦會提供助學金,協助有經濟需要的學生。

朱國強相信學費增加後,學生借款額提高,會影響政府財政負擔之餘,憂慮「學貸變學債」,甚至重現過去有學生無法償還而破產的情況,促請當局留意。


--
由即日起至6月20日,只要參加「市民對特區政府滿意度調查」問卷,即有機會贏取Panasonic護髮風筒、Casetify充電器、大家樂$50餐飲券等豐富禮品。即點擊https://bit.ly/4csd4qL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