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逾3成高小學童曾被欺凌 4成受害學童持復仇心態 幼聯指駐校社工人手不足難應對
發佈時間:06:30 2024-09-12
近年本港校園欺凌個案數目呈上升趨勢,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的調查顯示,逾3成高小學童曾被欺凌,當中有4成受害學童持復仇心態,更有學童曾有自殺念頭。幼聯總幹事程德智指出,目前駐校社工的人數不足難以應對校園欺凌問題,建議學校及政府投入更多資源。教育局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局方會持續通過專業發展課程、訪校及校本培訓等,提升教職員處理校園欺凌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保障學生的福祉。
記者 鍾綽盈
幼聯於今年7月進行「高小學生校園欺凌調查」,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272名高小學童、131名家長及125名教師,昨公布調查結果。結果顯示,約35%學童曾被欺凌,當中近17%受害學童曾想自殺、約22%想自殘,約41%學童表示想復仇。
6成教師稱沒足夠時間處理
調查亦發現,不少教師缺乏處理校園欺凌問題的時間、技巧和能力。約6成受訪教師表示,沒有足夠的時間處理欺凌事件,另有近5成教師稱沒有足夠技巧去處理學生欺凌事件,逾兩成人不確定如何識別欺凌行為。此外,超過7成受訪家長認為自身缺乏有關知識,包括缺乏收集證據和查證的能力、沒有足夠技巧去處理,以及不確定如何識別欺凌行為等。
幼聯總幹事程德智指出,當高小學生遭遇欺凌事件時,他們缺乏主動尋求協助的意識,甚至怕情況持續或惡化而隱瞞事件,使部分施暴者變本加厲,導致校園欺凌問題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她認為學校與家長角色十分重要。
精神科專科醫生陳蔓蕾則認為,被欺凌學童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可能扭曲其價值觀,產生報復心態,甚至將不滿或仇恨轉移至社會。而對被欺凌學童而言,影響是極其嚴重且深遠的,或會出現社交恐懼、強逼症及創傷後壓力症等問題。
教局:一直採「零容忍」政策
另外,調查顯示超過8成受訪教師會轉介欺凌個案給駐校社工跟進,但程德智認為,駐校社工的人數不足,單靠社工難以全面解決欺凌事件。程德智建議學校及政府投入更多資源,除了基本指引外,還應加強對欺凌者的懲罰。幼聯亦推出「幼聯反欺凌『童』盟」,計劃於本學年於校園及課室內進行反欺凌宣傳,以及舉辦家長講座和工作坊等。
教育局回應本報查詢時指出,教育局對校園欺凌行為一直採取「零容忍」的政策,當局會持續舉辦相關的專業發展課程,並通過專業諮詢、訪校及校本培訓活動,提升教職員處理校園欺凌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為學校提供適切的支援,保障學生的福祉。
為進一步支援學生及家長處理學生朋輩間的衝突或校園欺凌問題,當局於今年5月起提供「和諧校園:一站式熱線及輔導服務」,由註冊社工為學生及家長提供專業意見及輔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