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局設撥款問責小組監察大學用款 蔡若蓮:藉引入更多「產學研」合作開源
發佈時間:11:02 2025-03-19 HKT

8間資助大學下一個三年期計劃將在今年9月展開,政府因應財赤在未來三年的撥款以累進方式逐年削減2%,並首次要求八大「回水」,合共退還40億元儲備,有立法會議員昨在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上,關注當局如何評估調整撥款對大學的影響。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各大學亦可通過引入更多「產學研」合作、企業支持等方式「開源」,當局亦增設「撥款問責及相關事宜小組」,監察大學使用撥款的情況。
八大撥款未來三個財政年度各節省2%開支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昨舉行會議,討論政府在2025/26至2027/28三年期,向8間資助大學提供的經常性撥款。為應對財赤,當局向八大的撥款在未來三個財政年度各節省2%開支,由按既定機制計算的709億元撥款上限,調整至681億元,累計節省約28億元,但仍對比上一個三年期增加7.75%。當局亦首次要求八大在2025/26財政年度內,向政府從儲備基金結餘一次過退還40億元。
議員關注削撥款影響
資助大學的財政儲備除了來自政府撥款,亦包括籌款等。議員林振昇在會上關注,現時社會經濟環境不景氣,企業對大學的資金支持或會「縮水」,加上當局調整撥款,會否令大學的財政變得困難,詢問當局有否評估調整撥款對大學的實際影響,包括薪酬福利、基礎研究的投資會否減少等。議員梁子穎亦關注,當局有否了解大學減少哪些部分的開支、如何增加收入等。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當局計算撥款時已考慮大學教職員薪酬調整、課程規劃等要素,重申在評估過程與八大校長溝通,而大學亦會整合現有資源,以及通過不同方式「開源」,包括引入更多「產學研」合作、企業支持、以循序漸進的形式發展非本地生或其他高級學位學生的配套等。
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周文港則表示,自己曾接獲投訴,稱個別大學在財政年度完結前有「用得唔好蹝」的心態,「在財政年度的尾端使晒政府啲錢先」,詢問當局有何措施監管大學使用撥款。蔡若蓮表示,在下一個三年期撥款新增「撥款問責及相關事宜小組」,由教育局局長、常任秘書長及相關人員組成,小組將了解大學就人力規劃要求範疇等撥款的使用情況,並會按實際情況向大學問責。她亦指,如發現有大學胡亂使用公帑,教資會亦會適時跟進。
此外,八大取錄非本地生的限額在本學年起由20%倍增至40%,議員朱國強關注,各大學會否因收入減少而調高非本地生的學費,變相窒礙當局建設「留學香港」品牌的願景。
非本地生學費非與收入掛鈎
蔡若蓮表示,各大學根據直接成本釐定非本地生學費,非與大學收入掛鈎,「換言之,如果政府對大學的撥款多了,都不會減收非本地生的學費,因為(撥款)不會津貼非本地生,都是用在教資會資助的課程和資助的學生身上。」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