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頭》青春夢 叛逆少年歸正途

更新時間:21:05 2016-05-10
發佈時間:00:42 2012-05-02
近年台灣電影在香港綻放光芒,寶島電影《陣頭》看準機遇,最近在本港舉辦連場試映會,廣邀學界人士出席,導演馮凱更親自來港,與學界分享製作《陣頭》的點滴。《陣頭》講述一眾迷途少年做「陣頭」重回正路的真人真事,他們更成為台灣最頂尖的陣頭隊伍之一,馮凱期望,《陣頭》的故事可鼓勵本港的年輕人。

  從《海角七號》到《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台灣電影在本港捲起熱潮,《陣頭》挾着在台灣票房收入逾三億元新台幣(近一億元港幣)的成績,將於未來一兩個月在香港上映。《陣頭》的電影公司於四月在港舉辦數場試映會,邀請中小學校長、教師及社工等出席,讓學界先睹為快,導演馮凱更即場與觀眾分享製作《陣頭》的心路歷程。

  Elsie亦獲邀出席《陣頭》的試映會,《陣頭》改編自台灣「陣頭」隊伍「九天民俗技藝團」的真人真事。所謂「陣頭」,其實是指台灣傳統廟會或宗教節慶中,在宗教遊行隊伍帶頭表演的團隊,表演團隊往往需要化妝或穿戴神像肖像模型,以示對神明的尊敬。

  《陣頭》男主角阿泰出身在台中的陣頭世家,其老爸達叔與同門的武正自年少時代已針鋒相對,達叔後來自立門戶,可惜多年來始終被武正的陣頭隊伍比下去。雖然達叔的陣頭隊伍不出名,表演陣頭的機會不多,但養活了一批反叛少年,達叔要求他們遠離流氓或黑社會,並靠着做「陣頭」,讓他們的精神有所寄託。

  二十歲出頭的阿泰,在老爸達叔的眼中一直是頑劣的孩子,唯有把他送往台北學音樂,未料阿泰突然中途輟學,跑回台中的家,達叔冷言冷語加以批評,阿泰也不甘示弱,堅決不叫他一聲「爸」。在一次達叔家族和武正家族的衝突中,血氣方剛的阿泰竟和武正打賭,揚言要在半年內,把老爸的隊伍打造為台中最出色的陣頭。

  因為這個不能輸的打賭,向來玩世不恭的阿泰認真起來,肩負「團長」一職,指導達叔的陣頭隊伍「九天」。阿泰並不熟悉傳統陣頭的舞步及鼓法,加上「九天」隊員體力不佳、士氣低落,要贏難上加難。達叔多番批評阿泰,叫他認輸,但阿泰沒有放棄,他在靈機一觸下,更想出「不化妝、不裝鬼扮神」做陣頭的創新概念。

  與此同時,阿泰要求眾人一同練習打鼓,獲原本是江湖「大家姐」的隊員阿敏大力支持。不過,隊員朝晚練習打鼓,打到雙手破皮流血,仍未見躍進,令阿泰備受質疑,幸得患有自閉症的隊員梨子堅毅不屈,願意繼續練習,才得以激勵其他隊員不要放棄。他們愈勤加練習,陣頭技藝、感情及處世待人的態度愈見進步。

  為鍛煉九天隊員的體魄,阿泰要求隊員背起大鼓、穿起神明「三太子」的肖像模型,環島跑一圈,隊員的陣頭技藝漸見進步,慢慢尊敬阿泰,建立團隊精神。達叔把一切看在眼內,由起初對兒子全盤否定,漸漸變為猶豫、改觀、認同以至自豪……

  本身是資深電視劇製作人的馮凱分享,多年來自己一直想拍關於台灣陣頭的電影。兩年前他認為時機來臨,毅然停工兩年,花上大半生的積蓄,專注拍攝《陣頭》,更與九天民族技藝團的人共同生活,了解他們的真實故事,「在台灣,很多做陣頭的人,都是讀書不成、誤入歧途的年輕人。我希望通過電影,讓外界多認識這些年輕人的故事,藉此鼓勵更多的生命」。

  電影中,阿泰及達叔兩父子水火不容,馮凱形容,傳統的中國父母多通過責備子女,冀子女成才,他期望通過《陣頭》探討親子的相處模式。原來,阿泰父子這部分是馮凱的親身經歷。他媽媽周遊是資深電視製作人,從小對他嚴厲,要求甚高,後來兩母子從事同一行業,媽媽對他更有不少劣評,「我入行多年,直至看畢《陣頭》,媽媽才第一次親口讚賞我的作品」,年逾四旬的馮凱幸福地笑着說。

  《陣頭》既講年輕人的奮鬥,又論親子關係,還夾雜台灣的傳統文化風俗色彩,訊息量不少。馮凱告訴Elsie,最希望觀眾入場好好享受電影,「只要香港的朋友觀看電影時,會哭、會笑,帶着一份感動離開,我便很滿足」。

  Elsie聽同場出席的油尖旺區校長會主席張漪薇講,部分學校包括她擔任校長的油麻地街坊會學校,現擬為學生包場觀看《陣頭》,鼓勵學生建立正面的人生觀及價值觀。Elsie認為,《陣頭》是近年少有的青春勵志片,學界及家長不妨多加關注。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