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漫」個快樂》 畫出正能量

更新時間:11:22 2016-05-11
發佈時間:02:22 2012-07-26

首屆香港中學文憑上周放榜,對有關學生和家長來說,近日心情必定忐忑,不過Elsie認為,凡事抱積極樂觀的態度,遇到問題時,也較容易想到解決方法。Elsie日前見細仔讀一本名為《一百「漫」個快樂》的四格漫畫集,單從書名已覺得頗有意思,細看下,原來該漫畫是由香港心理衞生會出版,書中精選了一百個去年舉辦的「正向心理四格漫畫設計比賽」的優異作品,部分作品的畫工頗出色,最重要的,是內容夠正面,適合學生閱讀。

  Elsie問過香港心理衞生會心理健康教育及出版小組委員,及本身是葵涌醫院精神科專科醫生的陳鴻,他說正向心理是一門助人快樂的科學,在研究個人成長中,如何建立健康的世界觀和思考方法。「好像有半杯水,思想正面的人,就會覺得還有半杯水,已很不錯;但思想負面的人,就會覺得只剩下半杯水了……」

  陳醫生說,為了宣揚正面的精神健康訊息,該會在勞工及福利局的贊助下,於二○一○年底至二○一一年初,舉辦了「正向心理四格漫畫設計比賽」,而今年更得「Love Ideas Love Hong Kong」集思公益計畫資助,把比賽的傑出作品輯錄成書,並免費向全港中、小學,和公共圖書館派發,宣揚正向心理。

  Elsie看過《一百「漫」個快樂》,知道該一百幅漫畫被劃分成六大主題,包括交朋結友、笑對逆境、關心別人、肯定自我、健康生活和遠離毒品/酗酒,都是建立正向心理的重要元素,另外,書中也輯錄了一些名人雋語,例如發明家愛迪生、台灣的證嚴法師、默劇演員差理卓別靈、法國作家大仲馬等等,讓讀者在漫畫以外,吸收前人的智慧。

  至於一百幅作品,則分別來自公開組、中學組和小學組,而Elsie特別留意學生組的作品,覺得當中不少都言中有物,也反映到時下青少年的煩惱所在。聽陳醫生說,他特別喜歡其中一幅屬於「肯定自我」範疇的漫畫,該畫是由一位中學生所畫,畫中的女學生說自己從小到大,都習慣壓抑自己,原因是父母「恨仔」,偏偏自己是女兒身,故常常惹來父母責罵。為了要得到別人認同,她學習帶上假面具,幸好,她最後發現接納自己才是最重要。「青少年要學習接納自己,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

  談到現時青少年的壓力問題,陳醫生說雖無實際數字,但從臨牀經驗所得,青少年求助的個案有上升趨勢,顯示現今青少年的壓力不少,而他認為當中很大程度都是源自家長。「香港家長有贏在起跑綫的心態,變成揠苗助長。家長想子女學習時可跳級,學校未教就要識,但這對小朋友來說是很大壓力的。當小朋友上學不快樂時,就可能會討厭上學。」陳醫生說學校是小朋友發展人格、建立自信和人際關係的場所,一旦他們不喜歡上學,容易形成思想負面、不懂交際、欠缺自信等問題,影響心理健康。

  至於子女出現甚麼徵狀時,家長需要特別留意呢?陳醫生說中、小學生會有點分別。「小學生會沒有那麼活潑、說話減少、不願上學、亂發脾氣等。五至七歲的小孩,可能會出現技能倒退的情況,例如尿牀;至於中學生,則偏向似大人,會有抑鬱,或者有自傷行為,例如『𠝹』手等 。」

  然而,陳醫生認為,家長不應待子女出現問題時,才去幫助他們,相反,平日就要跟子女建立良好關係,多聆聽,得到他們的信任,子女才願意分享;如果家長認為自己未能處理子女的情緒問題,則應該向學校老師、社工,甚至精神科醫生求助。「成年人有情緒焦慮問題,小朋友都會有。以前常說的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實只是兒童的表達方法不同罷了。」
  Elsie很認同陳醫生的講法,事實上,青少年要面對的壓力不少,例如學業、朋友、家庭等,偶爾亦會從報章上看到青少年因壓力而輕生的新聞,要避免悲劇發生,除了要教他們保持正向心理,家人也應時刻留意,在他們情緒低落的時候,多作陪伴和鼓勵,才是給子女最大的支持。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