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籲港府拓氫能發電 可自訂碳審計標準 不必追隨歐美

更新時間:16:44 2024-09-02
發佈時間:16:44 2024-09-02

香港理工大學的智庫組織「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PReCIT)在《施政報告2024》的公眾諮詢期內,向政府提交具體建議,涵蓋碳中和、大灣區科創發展、「一帶一路」合作、生命科技健康與醫療等主題。PReCIT向特首提交多項建議,包括發展綠氫、低空經濟及北部都會區社會融合發展等。

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表示:「今天是理大第三年向特區政府提交《施政報告》建議。過去兩年,我們建議獲政府高度重視和採納。」

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低於1%

理大是全球低碳技術和可持續發展研究重鎮,政府的低碳綠色科研基金項目,理大所獲資助項目領先本港院校;研究範圍廣泛;包括轉廢為能、清潔能源、廢物管理、節能、綠色建築物料。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簡介建議內容,指現時本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低於1%,難以2035年達到7.5%至10%,以及2050年達到15%目標。

PReCIT建議從不同層面作政策研究協調,以鼓勵淨零發電,包括可再生能源發電和氫能發電。趙汝恒又稱,本港發展綠色科技和審計具優勢,不必追隨歐美國家,大可自行尋找方向,甚至訂立碳審計標準。

「綠氫」製作過程幾乎零碳

趙汝恒說,政府公布《香港氫能發展策略》,綠氫的發展路徑卻說明不足。報告建議開發綠色氫能源和基於廢棄物生物質發電等技術,促進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

氫氣以不同途徑產生,可分灰氫、藍氫、綠氫,說明排碳量的差異。「灰氫」從化石燃料所產生,為最常用製氫氣方法,排碳量極高。「綠氫」以再生能源電力電解水製成,製作過程幾乎零碳。以碳捕捉技術回收灰氫的碳排製作的氫氣,歸類為「藍氫」。

制訂政策藍圖 配合中國發展

綠氫為電力提供清潔能源,幫助降低交通和工業等的碳排放。趙汝恒又指,中國大力發展綠氫,香港亦可採取主動配合。趙汝恒稱,香港要制訂政策和發展藍圖。雖然香港大規模生產綠色氫能可能性較低,政策重點可放在綠氫運輸、 儲存及應用,包括成本控制及基礎設施,確保綠氫獲得適當重視及投資。

中國工程院院士兼理大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陳清泉指,能源轉型須在消費和生產端兩端發力,氫能會扮演重要角色。中國北部再生能源豐富,綠氫、綠氨和綠色甲醇項目,相繼落地投產。挪威能源研究機構Rystad Energy指出,中國已成全球最大氫氣生產及消費國,預計2024年底水電解槽容量總計達2.5GW,每年生產22萬噸的綠氫,比全球總和多出6000噸。

再生能源供應不穩 氫氣可「削峰填谷」

再生能源供應不穩定;如晚上強風,電需求低,電量白白浪費。氫氣有「削峰填谷」之用,再生能源發電不為電網利用,可製成氫氣儲存,稍後再用來發電,亦可轉化為氨與甲醇。氨和甲醇是綠色燃料,通過催化裂解反應,又轉化回氫氣。

氨容易液化,甲醇常溫更已是液體,解決氫氣儲運難題。綠色甲醇既可經生物質(Biomass)產生,或氫氣與二氧化碳結合產生電子甲醇(e-methanol),取代船舶和航空上,或者經催化變回綠氫。相較於傳統船舶燃料,甲醇降低八成氮氧化物和九成以上硫氧化物排放,大力推動航運減碳。

理大曾開發首部氨電動車,近期吉利亦將導入甲醇車種,李書福指,綠色甲醇是解決能源和「雙碳」的新路向,現時全球近六成甲醇由中國生產,故此發展綠色甲醇深具優勢。

上月,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商丹麥沃旭能源位於瑞典電子甲醇生產基地,突然宣告夭折。歐美綠色科技一波三折,美國大選後環境和氣候政策,更不知何去何從。中國未來或領導全球綠色轉型,香港要發展相應技術,才能抓住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