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宗:香港金融中心角色須調整 港人或要學新語言 巨變時代高風險高回報

更新時間:21:32 2023-04-04
發佈時間:21:32 2023-04-04

恒隆集團(010)及恒隆地產(101)董事長陳啟宗,在兩份年報上均發表《董事長致股東函》,認為香港經濟可能高峰已過,未來多年或未能再創輝煌,而在中美關係惡化及去全球化趨勢下,雖然濟脫鈎不可能發生,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必須調整,「貿易聯繫會改變,貨運、客運航線會與前不同,香港人甚至可能要學習新語言」。

香港百年中間人角色難繼續

陳啟宗指,以往香港是東西方交匯的城市,但現在一切都已改變,今天美國在多個領域與中國抗衡,人人最終都要選邊站,「要麼支持美國,要麼支持中國,並無中立之地」,首當其衝便是香港,而香港的角色百多年來做得非常好,卻在數年前無法繼續。

他指出,去全球化在所難免,雖然大規模的經濟脫鈎不會亦不可能發生,但也會造成傷害,引致經濟紛爭增加,從而提高營商成本,並大大加劇通脹,香港一直好好扮演的中間人角色勢將調整。

陳啟宗認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角色須調整,貿易聯繫會改變,港人甚至可能要學習新語言。
陳啟宗認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角色須調整,貿易聯繫會改變,港人甚至可能要學習新語言。

資金隨貿易流動 商界須因時制宜

他估計,大規模的全球化多少會被區域主義取代,而香港沿用的一些招數仍然管用,但參與者可能不同,「本地商界須因時制宜,貿易聯繫會改變,貨運、客運航線會與前不同,香港人甚至可能要學習新語言」。他指出,資金總是隨貿易而流動,可見香港的主要國際金融中心角色也必須調整。

但陳啟宗指出,對香港並不全是壞事,率先且適當地調整過來的經濟體將成為贏家,「那些不知何故沒意識到環境變化的、自滿的或適應不了環境變化的,都會被淘汰。」他認為目前是巨變當前的年代,這些時候風險特別高,但潛在回報,至少在理論上也同樣高。

陳啟宗指,台海危機、美元霸主地位減弱、能源安全局勢演化,是他個人隱憂,雖然認為不大可能發生,但一旦發生後果不堪設想。
陳啟宗指,台海危機、美元霸主地位減弱、能源安全局勢演化,是他個人隱憂,雖然認為不大可能發生,但一旦發生後果不堪設想。

台海危機、美元失落霸主 成重大隱憂

陳啟宗又提出自己的數項隱憂,雖然不大可能發生,但一旦發生後果不堪設想,一個是台灣海峽不再和平,另一個是美元霸主地位減弱, 第三是地區以至全球的能源安全局勢進一步演化,「從俄烏戰爭可見,即使糧食安全也可轉眼堪憂, 不只會發生在貧窮國家。」

香港轉型前提須認同中國

他又指出,香港將挑戰轉化成自身的優勢,但有兩個先決條件,包括須重回主要作為經濟城市的本源,以及必須學會認同中國及內地同胞,相信只要能跨越這兩個障礙,應有頗令人鼓舞的未來。他稱,現在有更多內地人想移居香港,他指出,在其所有香港朋友之中,若論誰最看好香港的未來,便是「新香港人」,即近年選擇以香港為家的內地人。

陳啟宗相信,香港土地短缺問題不久會成為過去,樓價必然會受控。
陳啟宗相信,香港土地短缺問題不久會成為過去,樓價必然會受控。

土地問題將過去 港樓價必受控

樓市方面,他認為,香港的房地產市場絕不會太差,表現最好的應該是豪宅市場,而一般住宅巿場會變得更商品化。他認為,自1970年代香港經濟騰飛以來一直存在的土地短缺問題,不久會成為過去,因樓價必然會因而受控。

在中國前景展望方面,陳啟宗指中國經濟有三大難題,包括抗疫方式、內房泡沫爆破、以及國際形勢,稱中國大概能應付其中一二,但三個難題同時浮現,則令經濟雪上加霜。

陳啟宗認為,慶幸中國及早在去年對外通關,否則社會後果或相當嚴重。
陳啟宗認為,慶幸中國及早在去年對外通關,否則社會後果或相當嚴重。

中國及早通關值慶幸

對於中國終於通關,陳啟宗稱,中國沒有按先前所報道的計劃那樣,在2023年初逐步解封,而是提前於去年12月初突然放寬,有點倉促可以理解。他認為,中國可算幸運,「當防控措施日益嚴格而病毒仍無法受控時,若沒有及時解封, 其社會後果可能相當嚴重。」

陳啟宗認為,內房企應轉型為商業項目發展商,讚揚龍湖集團是極少數成功轉型的例子之一。
陳啟宗認為,內房企應轉型為商業項目發展商,讚揚龍湖集團是極少數成功轉型的例子之一。

內房企需調整思維 轉型為商業項目

至於內房前景,他認為發展商的思維需要調整,不能再玩只重規模和速度的遊戲。他提出內房住宅發展商還有一條出路,就是轉型為商業項目發展商甚至業主,而這十多年來嘗試的人不少,但成功的寥寥無幾,因很少人能改變思維,從「為銷售而興建」昇華至「為持有而興建」,而想在高端市場分一杯羹則尤其困難,「大家都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實際遇到的困難。」

讚龍湖罕有成功轉型

陳啟宗特別點名讚揚龍湖集團(960)屬於極少數成功轉型的例子之一,指龍湖所建立的零售租賃物業組合雖算不上高端,但仍有利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