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研准外國公司列藍籌侯選 撤香港成分股上限 諮詢市場一個月

更新時間:22:25 2023-04-26
發佈時間:16:55 2023-04-26

恒指公司刊發諮詢文件,就外國公司入選恒指的候選資格,以及恒指選股方法的檢討結果,向市場徵詢意見。恒指公司建議,將外國公司納入藍籌的選股範疇,另外建議對現有7個行業組別的組合不作任何變動,同時取消25隻「香港」成分股的數目上限。有關諮詢期至5月底。

外國上市公司有68隻

恒指公司指,在港上市的外國公司數目自2010年的6間,增至2023年的68間,13年來的升幅超過10倍;而目前外國公司只佔香港股市的一小部分,截至今年3月底,在527隻恒生綜合指數成分股中,只有6隻屬於外國公司,共佔指數比重0.5%。

同時現行《上市規則》同樣適用於外國公司,去年起港交所引入一套適用於所有上市公司的14項核心股東保障水平,使港交所對外國公司投資者的保障要求變得更為一致。

倡外企與其他候選公司要求一致

恒指公司建議,將恒指的選股範疇,擴大至包括以香港作為主要上市的外國公司,並採用與其他候選公司一致的納入要求。

Prada市值1500億成大熱

目前在港上市的外國公司中,普拉達(Prada,1913)市值靠前,最新市值達1510億元,而俄鋁(486)早前股價大跌後,市值仍有554億元,至於兗煤澳大利亞(3668)、新秀麗(1910)、歐舒丹(973)及金界控股(3918),均已先後納入恒生綜合指數成分股之中。

另外,在恒生外國公司綜合指數中,市值最高的是宏利金融(945),達到2740億元,該指數中除了恒生綜合指數的6隻成分股,亦包含法拉帝(9638)、DYNAM JAPAN(6889)等。

恒指公司指出,放寬選股範疇後的恒生指數定位,將從現時代表在香港上市的大中華公司,伸展至更全面代表整體香港股票市場,這亦更能符合香港作為連接中國內地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國際金融中心角色。

恒生綜合指數中的外國公司成分股
恒生綜合指數中的外國公司成分股

恒指7大行業分布 與綜合指數趨近

另外,恒指公司自2021年改革後,採用了新的選股方法,按行業組別篩選候選成分股,行業組別的組成將2兩年進行檢討。恒指公司表示,已完成對首次行業組別的檢討,將恒指最新行業分布,與2020年第三季改革前作比較,發現行業分布變得與恒生綜合指數更趨接近,並認為個別行業組別,仍然能很好地代表港股市場的核心板塊,現時7個行業組別的組合依然合理。

建議行業組合不變

恒指公司稱,有見過去2年市場結構未有重大變化,而現時行業組別的組合仍然合適,遂建議維持7個行業組別不變。

2021年改革後的恒生指數行業分布
2021年改革後的恒生指數行業分布
2020年及2022年恒生綜合指數行業分布比較
2020年及2022年恒生綜合指數行業分布比較

恒指香港成分股觸及25隻上限

至於香港公司的組成,恒指公司指出,隨著恒指成分股數目增加,更多內地公司被納入指數,屬於「香港」的成分股佔比,從42.7%下降至34.7%,而自2021年改革以來,恒指新增了一間「香港」公司,令該類成分股達到25隻的上限。

設定香港公司上限不必要

恒指公司指,當時定立維持「香港」成分股數目於20至25隻的原意,是在恒指中保持足夠的「香港」 代表性,目前認為設定上限並不必要,因此建議取消「香港」成分股的數目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