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注意|1款泰國菜易致肝癌 年殺2萬人 9種海鮮也高危
發佈時間:13:29 2023-09-18
去旅行品嚐美食時,也要注意衞生情況,免得病從口入。在泰國,有1道人氣菜式因含有寄生蟲,進食後有機會誘發癌症,導致每年約2萬人患癌離世。另外,有9種海鮮同樣高風險。
1款泰國菜易致肝癌 每年約2萬人身亡
綜合外媒報道,該款泰國菜式名為「koi pla」的生魚菜式,是泰國東北部依善地區孔敬府(Khon Kaen)的日常料理。當地居民將捕獲自湄公河的生魚切碎,混合香料及檸檬汁而成。「koi pla」深受貧困地區村民喜愛,然而,這些來自湄公河的魚類含有不少寄生蟲,不宜生吃。
由於村民經常食用「koi pla」,對此事毫不了解,令伊桑的膽管癌發病率成為全球之冠。不少人患癌後無法得到救治。根據泰國統計數據,每年有逾2萬當地人致命。
【同場加映】手掌腳板痕等於患膽管癌? 醫生列膽管癌4大症狀
寄生蟲為何會引發癌症?據本港食安中心資料,淡水魚當中常見中華肝吸蟲。若感染大量中華肝吸蟲,可引致食慾不振、腹瀉和發燒,甚至造成膽管梗阻、肝硬化及慢性黃疸,亦較容易出現膽管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把中華肝吸蟲列為 「會令人患癌」(第一組)。
最近,這個問題因為依善人Narong Khuntikeo而獲得正視。由於父母進食這道料理後患肝癌離世,Narong Khuntikeo為此成為一位肝臟外科醫生。他更積極參與一個由科學家、醫生及人類學家組成的團隊,為伊桑的村民進行寄生蟲檢測,並勸導居民停止食用「koi pla」。
9種魚生易含寄生蟲 吃三文魚鯖魚也要小心
不少海鮮含有寄生蟲,例如海獸胃線蟲。除了淡水魚,還有港人常吃的海魚,屬於三文魚、鯖魚:
感染寄生蟲無法自行痊癒 醫生揭嚴重症狀集中3器官
寄生蟲會藏在人體哪些部位?本港腸胃及肝臟專科醫生吳昊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時表示,寄生蟲感染經常會發生於大腸、肝臟及膽管,有時會也會出現腦部感染。他表示,香港常見的寄生蟲包括蛔蟲、蟯蟲、鈎蟲、縧蟲和肝吸蟲,偶然會發現阿米巴變型蟲的案例,裂頭絛蟲則極少在香港出現。
寄生蟲有何特性?吳醫生表示,部分寄生蟲可長達數米,有時候在腸道裡同時存活著大量寄生蟲。無論太長或太多,都可能引致腸道閉塞。感染後會出現甚麼症狀?他表示,人體感染寄生蟲後,自我痊癒的機會極低。寄生蟲寄居人體後會不斷繁殖,產出蟲卵及幼蟲。
吳醫生指,患者初時大多沒有症狀,很多時候要演變成較嚴重的感染,才會顯現症狀,並會集中影響3個器官。常見症狀如下:
吳醫生受訪指,以下3個器官較易感染寄生蟲:
- 腸道:營養吸收變差、人漸消瘦、肚漲、消化不良、腸塞導致便秘及嘔吐、肛門痕癢、大便見到白色蟲卵或蟲體等
- 膽管:肝吸蟲可造成膽管閉塞、黃疸、膽囊及膽管發炎
- 腦部:頭痛、抽搐、性情大變、影響視覺或感覺、活動不良
吳昊醫生表示,在醫療較先進地區,寄生蟲致命的問題已屬罕見,透過簡易的大便測試就可驗出腸道有沒有寄生蟲。他指出,一般在較落後的地區,醫院有可能診斷不到寄生蟲,而延誤了治療,可導致膽管閉塞,甚至腦部感染及身體抽搐的情況,此時就有機會致死。
吳醫生強調,將食物徹底煮熟,就可以殺滅所有寄生蟲。至於有些情況,明明食物已煮過,卻仍然發現寄生蟲,其實都是由於處理不當。這尤為常見於免治肉類及魚蓉。當食物表面有蟲卵,經切碎混合後,蟲卵佈滿整塊肉。而在烹煮時,只得表面溫度足夠殺死食物表面的寄生蟲,但中心溫度不足消滅裡面的蟲,就有機會進入並感染人體。
本港衞生署列出11大預防寄生蟲方法,除了徹底煮熟食物,還須注意食物來源:
相關文章:
記者:Louise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