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4種魚恐患腦退化症?推介2種低水銀魚 患心臟病風險減30%

更新時間:10:30 2024-06-02
發佈時間:07:45 2024-06-02

不少健康飲食法均強調宜多吃深海魚類,到底吃哪種魚最好?有醫生表示,有4種深海魚重金屬含量較高,經常進恐致腦部退化。另有研究指,進食2種水銀含量較低的魚類,患心臟病風險可降低30%。

深海魚類水銀高?經常食用恐腦退化?

減重醫生蕭捷健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魚類大多都含有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當中以深海魚類含量最豐富,能夠抑制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抗發炎。然而,有些深海魚的重金屬含量較高,如果經常進食,恐怕有損健康,例如增加患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

蕭醫生表示,美國食藥局(FDA)根據不同海產的水銀含量,分為3大類:

  • 水銀含量較低:每周可吃2至3次
  • 水銀含量尚可接近:每周應吃1次
  • 水銀含量較高:應盡量避免進食

4種魚類高水銀 應盡量避免進食

 

為何深海魚水銀含量較高?

美國食藥局表示,以下4種深海魚類位於食物鏈的高層,由於會進食大量不同的生物,導致體內容易累積水銀和其他重金屬,平均每公斤魚肉中含有0.5至1.5毫克水銀,經常進食有可能增加患神經系統疾病(如腦退化症)的風險。

小心4種高水銀魚類

  1. 吞拿魚
  2. 鯊魚
  3. 旗魚
  4. 劍魚

20種魚類海產水銀含量較低 每周可吃1至3次

美國食藥局列出20種水銀含量較低的魚類及其他海產,建議每周可吃1至3次,減低引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甚麼魚類海產水銀含量較低?⬇⬇⬇

 

20種低水銀魚及海產

美國食藥局表示,鯷魚、大西洋鯖魚、鯰魚、花甲、蟹、小龍蝦、比目魚、蠔、鰈魚、三文魚、沙甸魚、扇貝、鯡魚、蝦、鰨魚、魷魚、鱒魚、鯖魚,每周可吃2至3次。至於智利海鱸魚(白鱈魚)和鯛魚,則建議每周吃1次。

吃2種低水銀魚 患心臟病率可減30%

美國心臟協會曾於國際期刊《循環》(Circulation)發表研究指,很多深海魚類均含有Omega-3脂肪酸、EPA和DHA。不過,EPA和DHA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必須透過飲食補充。如果適量進食重金屬含量較低的深海魚,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吃甚麼魚可防心臟病?研究結果如下⬇⬇⬇

 

吃甚麼魚可防心臟病?

根據上述研究,每周吃2至3次重金屬含量較低的深海魚類,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可減20%至30%。蕭捷健醫生舉例指,鯖魚、三文魚這兩種常吃的魚類,水銀含量也較低。

他提醒,只要不是大型的深海魚類,進食普通的養殖魚如鱸魚、鯛魚等都不用擔心有重金屬問題。

甚麼是水銀(汞)?對身體有何影響?

根據食安中心資料,水銀(汞)一種是金屬元素,可能會從天然途徑或工業活動釋放至空氣和水中,並進入食物鏈內。一旦人體攝取水銀,可能會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特別是發育中的腦部。

延伸閱讀:食安中心列87種低水銀魚類 三文魚鯪魚毒性低

資料來源:減重醫生蕭捷健(獲授權轉載)、美國食藥局《循環》食安中心

---

相關文章:

魚類水銀|吞拿魚高水銀多吃恐傷腎喪命? 醫生列62種安全及危險魚類 附推介名單

食用安全|3種高水銀吞拿魚恐損神經視力 食安中心列99種高危+安全魚類

男子腎功能急跌貧血 竟因吃1類魚惹禍?2部位最危險 醫生教3招安心吃魚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