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港男街市買鬼爪螺 吃後呼吸困難疑中毒 忌吃3部位忌飲汁?嚴重恐癱瘓死亡

更新時間:18:47 2024-06-20
發佈時間:18:47 2024-06-20

鬼爪螺/貝類毒素/痳痺性貝類中毒/食物中毒|本港2名男子本周二(18日)在家食用鬼爪螺後,出現下肢麻痺、嘔吐和腹瀉等症狀,初步懷疑屬麻痺性貝類毒素中毒,目前兩人情況穩定。要減低中毒風險,忌吃3部位,忌連汁食用?衞生防護中心指出,病情嚴重者有機會導致癱瘓,甚至死亡!

兩港男街市買鬼爪螺 吃後中毒呼吸困難

衞生防護中心昨日(19日)公布,涉事的鬼爪螺購自柴灣漁灣街市一海鮮檔。兩名分別為51歲和20歲的男子當日在家食用鬼爪螺後約3至3.5小時,即出現呼吸困難、暈眩、言語不清、下肢麻痺、嘔吐和腹瀉等症狀,其中1人昨日(19日)凌晨到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急症室求醫,獲安排入院接受治療,目前兩人情況穩定。

煮熟後仍難消除毒素?忌吃貝類3部位忌飲汁?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指,麻痺性貝類毒素在自然情況下可能存在於雙貝類體內,烹煮並不能把這種耐熱的毒素消除,呼籲市民如出現麻痺性海產中毒的病徵,應立即求醫,並保留餘下食物,以便調查和化驗。

 

如何減低貝類中毒風險?不能吃哪3個部位,為何不可飲用汁液?

要減低貝類中毒風險,衞生防護中心及食物安全中心有以下建議:

  1. 在烹煮貝類前先除去其內臟、生殖器及卵子,避免進食
  2. 食用貝類前應棄掉烹煮的汁液
  3. 每次進食較少份量的貝類
  4. 兒童、病患者及長者較容易因進食含有毒素的貝類而中毒,應加倍小心
  5. 進食貝類後若出現中毒症狀,應立即求醫

貝類哪2部位毒素最多?中毒後出現甚麼症狀?

甚麼是痳痺性貝類毒素?較常出現於哪些海產?根據食物安全中心資料,痳痺性貝類毒素是通常存在於雙貝類體內的一組天然毒素,可溶於水中,既耐熱又耐酸。不同毒素的毒性各異,當中以蛤蚌毒素的毒性最為劇烈。

痳痺性貝類毒素來自貝類所吃的浮游微生藻。蜆、青口、蠔、扇貝、帶子等雙殼貝類,通常是造成貝類中毒的媒介,因為牠們是濾食性生物,容易攝取水中的毒藻,這些毒素會積聚在貝類的消化腺和生殖腺等內臟組織內。

痳痺性貝類中毒病徵 數分鐘已發作?

痳痺性貝類中毒的症狀主要與神經系统相關,並可在進食貝類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部分個案顯示每人吃下120微克,已可引致麻痺性貝類中毒常見症狀如下:

 

 

麻痺性貝類中毒有何症狀?

初期症狀:

  • 口部或四肢現痳痺及刺痛感;腸胃不適,例如嘔吐及肚瀉
  • 症狀一般會在數小時至數日內消退。

嚴重症狀:

  • 吞嚥及發音困難
  • 癱瘓
  • 呼吸系統陷入停頓
  • 可能引致死亡

現時並無解毒劑可消解痲痺性貝類毒素,對中毒者的療法均屬支援性質。

延伸閱讀:常吃4種魚恐患腦退化症?推介低水銀魚 患心臟病風險減30%

資料來源:衞生防護中心食物安全中心

---

相關文章:

魚類水銀|吞拿魚高水銀多吃恐傷腎喪命? 醫生列62種安全及危險魚類 附推介名單

食用安全|3種高水銀吞拿魚恐損神經視力 食安中心列99種高危+安全魚類

男子腎功能急跌貧血 竟因吃1類魚惹禍?2部位最危險 醫生教3招安心吃魚

魚類水銀|40歲男吃1種魚生中水銀毒險一世洗腎 12種魚最毒 附安全名單

排毒食物|身體積聚致癌物重金屬 吃番茄洋蔥可解毒?推介3類食物護肝排毒/防癌

營養師推介12種食物護肝排毒食物 排走致癌物農藥防腐劑